时间:2025-03-17 17:05
初春时节,娄底经开区,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图景:
在某啤酒公司原厂区,星源电气公司搬迁扩建项目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飞溅,工人忙碌……
在经开投资管公司原厂房,湖南电将军新能源有限公司出货车间里,扫码、绑盘、打包……一块块储能电芯被整齐摆放在包装盒内,准备出库发货。
这是娄底市盘活土地资源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娄底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改革创新、分类施策、精细管理,土地资源盘活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工作被新华社内刊专题推介,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示范案例(全国22个,全省唯一),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改革创新,风险备案“放心盘”
娄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管理,书记、市长多次研究部署,明确要求加强和规范土地资源管理利用。自然资源等部门责任到人到岗,全力推进存量土地处置攻坚行动。面对土地处置可能带来信访维稳、营商环境、法律诉讼、国有资产流失等风险,娄底市大胆打破工作僵局,以“办成事”为目标,采取“风险备案”的方式以超常规措施推动问题解决。即在闲置或低效土地处置时,将回收土地的历史背景、资产评估、决策流程、问题风险及解决办法,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报纪检部门备案,切实消除基层干部的顾虑,助推土地处置工作。
完善制度,刚性约束“盘得稳”
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出台《娄底经开区低效(空闲)工业用地和厂房盘活处置办法(试行)》,明确了法律和政策依据,制定了处置的原则,确定了各相关单位的职能分工,尤其是对低效(空闲)工业用地划分了具体的标准。如,项目已建成但建筑密度低于30%,或容积率低于对应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80%的。项目已建成且具备生产条件,但企业实际一直处于未投产或停产状态,超过1年未产生税收或无主营业务收入;或将场地外租超过1/2面积改做非工业用途的土地;或连续3年亩均税收低于5万元/亩的用地等。
查清底账,动态巡查“盘得清”
为摸清底数,对已批准的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清理,建立矢量数据信息库,形成存量土地、闲置土地处置任务清单,通过采取查权属、验合同、核文件、察实地“四结合”方式,查清基本信息和闲置原因,建好地块台账。根据闲置土地的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政策扶持、招商引资、产业升级、土地置换等方式,“一地一招”“一企一策”分类“精细化”盘活。2024年以来,娄底经开区分门别类对26家停产企业土地进行盘活,盘活面积1000余亩。同时,对全市土地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利用无人机每隔15天自动开启空中巡查。在此基础上,娄底市县两级设立动态巡查专岗,负责预警提醒、现场核实、督促查处、结果反馈等,实现建设用地批后全过程监管,有效推动项目及时开工建设,避免新增闲置土地。
数字赋能,土地超市“盘得活”
强化部门联动,打通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以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土地“批、供、用、登”全周期管理体系。完善“土地超市”平台,采用“线上管理平台+线下体验门店”的运营模式,将全市闲置土地的实景三维数据梳理归集、统一上架。线上定期推广土地供应计划,为重点地块引流,在腾讯、抖音等热门平台开设“土地超市”专号,实现从“政府供给导向”向“市场需求导向”的转变;线下通过召开土地推介会,积极对接意向企业,推动土地供给与需求精准配对,促进闲置土地高效盘活利用。2024年收回的闲置土地通过“土地超市”上架,再整合挂牌出让成交25宗、822亩、4.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