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工作动态>自然资源要闻

娄底新化县:强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校准乡村振兴“定盘星”

  时间:2025-02-07 10:06

编者按2024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向前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服务,做到政策能出尽出、服务能优尽优、审批能快尽快,有力保障了“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两重”“两新”、“4+4”科创工程等重大项目及时落地,为全省经济稳增长注入了强劲动能。“湖南自然资源”特推出专栏,推介各地强化要素保障的好经验好做法,敬请关注。

强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校准乡村振兴“定盘星”

新化县自然资源局

近年来,在省委统战部驻点帮扶下,在新化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新化县自然资源局采取强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全力助推大水坪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在新化大地缓缓铺开。

一、基本情况

大水坪村位于新化县枫林街道办事处南部,距县城高速出口仅10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全村总面积3.9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656.21亩、其中水田1256.21亩,旱土400亩,是新化县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的示范区域。近年来,大水坪村通过流转租赁土地,将经营权集中到村级集体企业手中,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全村共有25个村民小组,841户2704人,村支“两委”成员年轻化且受教育程度高,致力于将大水坪村建设成为城郊旅游休闲型美丽乡村、农业产业循环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1. 聚焦农用地,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乡村要振兴,用地是关键。在实施设施农用地前,每一块建设都要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审批程序复杂、处理耕地补充指标,耗时费力。而在新化县自然资源局坚持科学规划,全面强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以后,打破了发展瓶颈,各部门深化联动,提前介入选址方案研究,多次入村讲解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流程及相关政策,确保各类养猪场、种养基地等设施农业用地手续合法、使用规范。先后为大水坪村2万头景裕丰生态养猪场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手续,办理集体占用手续共1.47公顷,对已备案种植类、养殖类设施农用地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农地农用,日常动态巡查设施农业用地使用情况,确保其真正用于农业生产和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 秉持产业擎引,点燃乡村振兴“助推器”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新化县厚植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大水坪村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水果种植、“稻蔬轮种”和“稻菇轮种”等主导产业发展,以点带面带动全村各产业发展,加快全村经济发展,实现村民生活富裕。通过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全村近半劳动力从事种植、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了乡村经济、文化长期繁荣发展。以色生景、以景带游、以游促产,大水坪村将农业基地打造成景观农业、体验农业、休闲旅游景点,依托两陇冲、三陇冲两大天然水库、八井塘水库湖心岛等旅游资源,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

3. 夯实基建根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乡村要振兴,基础是保障。在新化县自然资源局的大力支持下,大水坪村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聚焦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工作,全力实施硬化、亮化、美化、净化等生态环境整建工作,先后投入1380万元修建各种水利设施10处、村组道路15公里,加大对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为乡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新化县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多管齐下、协同并进,自然资源局科学规划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简化手续、强化监管,确保农地农用;大水坪村着力产业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拓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文旅,以点带面促经济;同时注重基础保障,投入资金完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根基。

四、主要成效

1. 调结构,促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乡村旅游,大水坪村的经济收入大幅增加。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70.448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41.088万元,成为当地产业兴旺的典范。

2. 优结构,统布局,农业用地管理高效

新化县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发展,统筹布局,引导设施农业用地合理选址。多部门联动审查对设施农业用地项目的规模、布局、用途等进行严格审核,保障了设施农业用地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设施农业用地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动态化监管。提高了农民和企业的法律意识和政策知晓度,营造出良好的用地氛围。

3. 兴文旅,彰特色,社会效应广泛认可

大水坪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当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夕阳西下,大水坪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围坐一起,谈笑风生,孩童们在新建的游乐场上欢声笑语,这份和谐与美好,正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注脚。

4. 敢创新,勇突破,可持续发展模式初具规模

大水坪村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路径,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农业等措施,逐步形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经营者在设施农用地不再使用以后的6个月之内,要把设施农用地恢复到之前的土地用途,明确了设施农用地使用后的复垦责任和要求,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娄底新化县:强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 校准乡村振兴“定盘星”

3358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