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1 09:58
往昔“逐个办”,今朝“打包办”,融合审批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点燃经济发展“强引擎”。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四个融合”“多审合一”安排部署,湖南以“一件事一次办”为目标导向,深化用地用林用草联合审批改革,积极破解多头审批顽疾,构建跨部门联合预审和部门内部联审“双驱联动”机制,优化“智慧选址”“智能组卷”和林草“带图审批”系统,推动审批服务从“单兵作战”向“协同攻坚”转变,切实“融”出了新动能,“合”出了新局面,相关经验做法在自然资源部近日召开的用地用林用草用海联动审批现场交流会上推介。
打破“融”的屏障,高位统筹破解多头审批顽疾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项目不落地,一切等于零。项目要更快落地开花,需要坚实的土地要素保障,用地用林审批是项目推进中的重要一环。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用地用林用草要素保障工作。省委书记沈晓明和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多次调研指示,要求各级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切实加强部门协同,做好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迎春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构建自然资源“一张图”和推动用地用林用草联合审批工作,并批示要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项目规划、选址、审批等环节的协调联动”,同时要求省政府督查室定期督办相关事项落实情况。
国家推行江苏省、山东省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经验后,为湖南推进用地用林用草联合审批拓宽了视野,激发了灵感。
结合省情,湖南究竟该如何推进融合?
关键的第一步,是打破“融”的屏障。
为此,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认真落实部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厅局融合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统一建设自然资源数据库、审批政务外网和用地用林用草协同审批平台的“一库一网一平台”的建设目标和用地用林用草“彻底融、融彻底”的工作基调。
忧化“合”的机制,“双驱联动”促进高效融合审批
建设项目林草用地审批工作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唯有理顺机制,方可释放“融合”的化学效应。
针对过去要素保障“各自为政、工作脱节”的问题,湖南着力构建跨部门联合预审和部门内部联审“双驱联动”机制,推动用地用林用草审批事项协同办理。
一方面,省级跨部门构建了重大项目要素保障联席机制,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参与,共同对高速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有特殊管控要求的新能源项目进行联合预审,经相关部门共同审核把关后,发改部门方可对相关项目予以核准或备案,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对涉及禁建因素的相关项目具有一票否决权。
据统计,2024年,联席机制对114个新能源项目进行了联合预审,指导其中113个项目选址进行了优化和用地规模调减,对无法避让禁建区的1个项目不予备案。
另一方面,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分别建立了常态化的内部联审机制,定期分批次对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国家局委托权限项目、新能源项目、涉自然保护地项目等进行处室联审。
联审机制成效显著。2024年,省自然资源厅成功为全省“十四五”规划的166个风电项目、35个光伏项目、12个抽水蓄能项目提供智慧选址方案,累计支撑3564个项目用地审批,引导项目核减不合理占用耕地0.81万亩。省林业局共召开36次联审会议,审核涉林涉草项目439个,实现了涉林涉草项目审核审批全面提速。
做忧“融”的平台,“智慧底图”实现空间“一图”管制
“审查时,我们将自然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共享,实现了‘一个口进出’‘一件事一次办’。”
省自然资源厅政务服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建成了省级自然资源“智慧选址”“智能组卷”和林草“带图审批”系统,为用地用林用草融合审批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智慧选址方面,已实现了运用实景三维、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整合现状、规划、生态、资源、社会经济等5个专题数据,涵盖耕地、林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蓄滞洪区等90余项要素,可依据高速铁路、公路、风电、光伏等项目需求,为项目选址提供方案比选和决策底图。
在用地用林用草审批方面,通过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自然资源与林业的业务系统对接,对审批事项的业务办理节点信息进行采集和监管,用地预审与选址、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林业已审批矢量数据可进行管理、存储和关联分析,做到了“平台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内全监管、平台之间可共享”。
为实现“多审合一”目标,我省以自然资源智慧平台为底座,按照“省主建、市县主用”原则和“两步走”策略,打造系统共用、底图共享的全省用地用林用草协同审批平台,以实现年内达成数据互联共享、来年全面启用“一库一网一平台”的建设目标。
此外,省自然资源厅基于“一张图”建立了“天空地网”综合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用途管制全链路、全过程跟踪监管能力。同时,构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指挥调度系统,实现重点项目全周期、全景式、清单式精准管理,推进项目问题即时协商、建设进度一屏全览。
释放“融合”的红利,“走找想促”提升服务效能
“到镇里交了材料,两天后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测绘、勘察,还把证送到家里来。”永州市冷水滩区罗先生笑着说,从提出建房审批到拿证只用了15个工作日,只跑了一次。
这是湖南推进融合审批,高效办成农村建房“一件事”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湖南以“农村居民建房审批慢、审批难、审批繁”这一民生实事为小切口,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试点,将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核发、不动产统一登记、农村居民建房使用林地登记备案等4个事项合并成农村建房“一件事”。
目前已实现申请人通过线上APP或线下乡镇人民政府“一站式窗口”申请,系统受理后联办信息即时推送至农业农村、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同步办理。
结合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湖南各级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始终将优化服务、提升效能作为工作基线,从强政策、简材料、优环节等各方面推动工作融合。
针对“线性工程建设涉林审批变更难”问题,出台了《湖南省林业局关于进一步优化线性(带状)工程项目使用林地审批服务工作的通知(试行)》,实行线性工程项目使用林地多次变更一次报批;研究草拟《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优化省级审批权限线性工程调整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通知》,推动解决线性工程调整用地问题。
针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落地慢影响重大建设项目进展”问题,出台了《湖南省林业局关于优化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草地审核审批服务十条措施》,按照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推动了铜吉高铁、城龙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针对“林地报批材料繁”问题,省林业局取消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现状调查表)图件中应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底图,采用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的卫星影像作为底图替代,下步还将探索取消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并以现地查验APP自动生成现状查验表替代,真正实现“减证便民”。
针对城镇开发边界外零星城镇建设落地难问题,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加强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通知(试行)》,进一步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保障边界外零星城镇建设用地需求。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乘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砥砺前行,奋发有为,用地用林用草融合审批,必将在三湘大地盛开出更多便民利企的硕果,持续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胡自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