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科技成果推介专栏>碳汇监测

碳汇监测平台

  时间:2025-04-24 09:03

【成果说明】

湖南省碳汇及GEP综合监测平台是以“天基”卫星遥感大数据、“空基”无人机激光雷达数据及“地基”碳通量生态感知物联网天空地三位一体构建并核算区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碳汇及GEP数字治理服务体系构建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旨在科学量化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与生态产品价值(GEP),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目前平台已实现了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望城区、通道县、靖州县、资兴市,长株潭绿心等区域的碳汇数据核算、成果展示,空间查询,统计分析及数据共享等功能,为政府决策、市场交易和生态保护提供精准支撑。

市场前景

该平台不仅是湖南实现“两山”转化的核心工具,更为全国碳汇监测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的“湖南经验”。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长江全流域协同治理,推动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推广应用领域

1.生态资源管理:覆盖林业、耕地、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支持碳汇监测与GEP核算,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策略;2.绿色金融与市场交易:推动碳汇权证(如“湘林碳票”)开发,支持碳汇交易、抵质押融资及碳中和项目,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转化;3.公众参与与社会服务:通过碳汇积分、碳中和活动(如零碳烟花燃放)提升公众生态生态意识,促进社会多方参与低碳实践。

二、综合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通过碳汇交易和生态产品开发,直接转化为经济收益;2.社会效益:优化区域发展决策、强化公众生态保护意识;3.生态效益:通过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全省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

三、主要参与单位类型

政府机构:自然资源、发改委、林业等部门主导政策制定与统筹协调。技术实施单位:负责数据采集与平台运维,推动“天空地”立体监测网络落地。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开发碳汇金融产品,支持碳票质押融资与生态产业链投资。

转化方式

1.技术开发。转化方式:平台依托“自然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持续开展碳汇监测、GEP核算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例如,开发基于遥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碳储量动态监测模型,以及适用于湖南本土的GEP核算方法。实施说明:技术开发成果直接应用于平台功能优化,如碳汇监测精度提升、GEP核算模型本土化等,并通过试点项目(如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验证技术可行性。

2.技术服务。转化方式:依托平台的技术能力,为林业、农业、湿地等生态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碳汇监测、GEP核算及数据共享服务。实施说明:通过技术服务合同,为具体项目(如森林碳汇开发、湿地修复)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转化方式:将平台的核心技术(如碳汇监测模型、GEP核算算法)通过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的方式,授权给其他省份或机构使用,推动技术成果的跨区域推广。实施说明:与长江流域其他省份或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提供技术包及配套培训服务,帮助其建立类似的碳汇及GEP监测平台。

碳汇监测平台

3365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