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8 15:28
近年来,株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将不动产登记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创新构建“精、准、快、便”四字改革体系,通过流程再造、数据赋能、机制创新等硬核举措,破解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革新”的质变,相关经验成为全省政务服务改革的标杆样本。
以“精”为基,标准化改革重塑服务内核
流程“精简化”:打破“部门壁垒”的结构性改革。针对不动产登记涉及多部门协同的固有难题,实施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革命性再造。整合登记、交易、税务三部门职能,重构“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全流程闭环。通过材料清单标准化(压缩申请材料40%)、环节时序科学化(合并审核节点),实现资料齐全情况下1小时极速办结,办事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80%,彻底终结“多头跑、反复交”历史。
▲市局工作人员逐一解答群众办证咨询,提供“零距离”服务
管理“精细化”:构建“阳光政务”的制度性框架。实施服务事项标准化工程,将登记服务细分为23个子项,逐项制定包含办理流程图、材料清单、时限承诺的标准化手册,实现“全市同标准、跨域无差别”受理。创新登记办理“智慧监督”机制,通过市民中心接入市纪委监委大数据监督平台,对窗口服务实时视频监控+数据留痕。聘任7名不动产登记行风监督员,紧盯业务流程、服务效率和廉政风险,化身“连心桥”,把群众的“吐槽”和建议原汁原味传递,助力打造更高效、更贴心的不动产登记服务。
队伍精锐化:锻造“专业担当”的服务铁军。定期组织登记服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服务礼仪培训,提升服务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2024年开展专题培训12期,人均学时达40小时;创建“株e登”品牌形象,设立“明星服务岗”,组建由30名业务骨干组成的登记服务“党员先锋队”,下沉社区、企业开展“党建+登记”服务,累计解决疑难问题5件。
以“准”为要,需求导向改革破解深层矛盾
需求“精准识别”,政策直达痛点。建立“需求+政策”动态响应机制,通过企业座谈会、12345热线大数据分析等渠道,精准捕捉登记领域痛点。近三年,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预告登记转本登记周期长”“有被抵押资产过户流程复杂”“证明材料繁琐”等问题,先后出台7项创新性政策,包括《关于优化商品房预告+转本登记的操作规则》《关于推行不动产“带押过户”工作的通知》《株洲市不动产登记领域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规范》等,新制定相关工作规则、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20余项。其中“告知承诺制”改革使2000余户群众免于提交难取证明。
问题“精准破解”,服务直击难点。省内率先出台实施《关于解决市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实现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来系统解决一类问题。全市2024年排查出的9640个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已全部化解到位,措施力度和化解成效均位居全省前列,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相关经验得到《中国不动产》重点推介。
▲天元区27区农民新村的60户居民,成功领取不动产权证书,这意味着全市首批集体土地不动产证历史遗留问题稳妥化解
资源“精准匹配”,赋能企业发展。为重点企业设立“服务专班”,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例如,针对长远智造产业园项目,专班人员提前介入解决土地权属争议,通过“容缺受理+延时服务”,2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登记,助力企业提前1个月投产。2024年累计为重点企业解决登记难题40余件,助力企业项目顺利推进,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超2000万元。
以“快”为效,数字化改革重构服务速度
流程提速:打造“极速登记”新标杆。以“工作项目化”改革为抓手,实施“极简审批”改革,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三减行动,实现一般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个人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紧急件“即来即办”。建立“绿色通道”应急机制,2024年为23家企业提供“延时”加班服务,保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
数据快跑:构建“智慧登记”新生态。推进株洲不动产登记“全流程数字化”改革,将登记服务全面接入“湘易办”平台,实现“网上申请-在线审核-电子证照-快递送达”全链条网办。2024年网办率达90%。打通与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身份证、结婚证、营业执照等证照自动核验,群众免提交材料比例达60%。部署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提供查档、缴费、打证等10类服务,实现“非工作时间不打烊”。
跨域通办:开辟“异地登记”新路径。深化不动产登记“区域协同”改革机制,接入省不动产登记“一窗办事”平台,实现株洲不动产登记“市域通办、跨省通办”,与盐城、义乌、湖北、江西、广东、广西、河南、海南、黑龙江、辽宁、吉林等11省(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异地代收代办+视频核验”,解决异地办事群众“往返跑”问题。在公证机构设立登记服务窗口,实现“公证+登记”一窗联办,办事时间从30天压缩至3天。
以“便”为魂:场景化改革升级服务体验
服务模式创新:打造“随时可办”服务圈。推行不动产登记“弹性服务”改革制度,提供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周末服务,群众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等渠道预约办理时间,2024年累计提供延时服务286次,惠及群众1500余人次。设立不动产登记“流动服务站”,开展党员先锋队上门服务85次,收到锦旗14面,感谢信5封,窗口服务水平已逐步实现提质拓面。
▲株洲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党员先锋队上门服务
服务场景延伸:构建“就近能办”服务网。实施不动产登记“服务下沉”改革,在城市四区设立9个基层登记服务点,实现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等的七大权利类型,及其相关的注销、变更、转移、查询等登记业务“家门口办理”。与银行、公积金中心、开发商合作,设立257个“不动产登记+”服务点,群众在银行可直接办理抵押登记,在售楼部可同步完成预告登记,办事半径从“市区中心”缩短至“15分钟生活圈”。
服务温度提升:建立“暖心兜底”服务链。推出不动产登记“人性化服务”改革包:异地委托(视频公证+电子签约)、“专家会诊”疑难杂症。为更好地解决群众办证难题,通过“办不成事”专窗兜底服务,由业务专家实行综合“会诊”,采取主任值班、科长接访相结合的方式,专业解答、多方协调,有效疏解群众办证的难点及堵点问题,切实打通为民服务的通道。2024年通过“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疑难问题17件,群众满意度达100%。
▲株洲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值班人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疑难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