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3-01 10:33
【动态集锦】
湖南省副省长陈文浩对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要求
2月9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副省长陈文浩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要求。
陈文浩在充分肯定全省国土资源及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成绩后指出,建设省域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是国土测绘部门责无旁贷的工作使命,深化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融合,对于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以及推进多规合一、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多项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牢牢把握测绘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定位,按照“全省覆盖、水陆兼顾、地上地下一体、动态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的思路,重点完善测绘基准体系,加快实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快速更新和年度更新,建成省域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开发测绘地理信息新产品;推动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开展基础性、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主动为政府及社会提供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动态信息;推动落实《湖南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深化地理空间数据共享融合,全面促进地理空间大数据建设;加强应急测绘能力建设,为防灾减灾、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保障;以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为总体目标,大力推进长沙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和岳阳北斗产业园建设,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快速、健康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健全工作检查问责机制,要敢于较真碰硬,强化监管和信息支撑能力。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金勇章主持召开数据建设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
近日,副厅长金勇章在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主持召开数据建设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厅机关20个处室负责人和信息中心等40多人参加。
信息中心负责人围绕“一库两网三平台”汇报国土资源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成果及2018年重点工作。工作人员详细演示了湖南省“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地理信息交换共享服务平台、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地下三维建库情况和湖南省省级国土资源档案综合业务平台等。
金勇章强调,要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大数据和信息化建设工作,要认真做好七个方面: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忠诚担当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顺应发展大势,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立足全省域,打造权威的时空数据体系;二要明确目标,围绕国土资源部“十三五规划”,全力推进数据建设和信息化应用;三要各司其责,明确厅机关各处室作为行政权力主体和信息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的职能职责,做好各项工作;四要协同推进,共同做好深化改革、市县信息化建设、数据汇交与更新等重点难点工作;五要深化应用,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评价,为业务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六要加强学习,学习国家大政方针领导指示、大数据与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学习外省市国土资源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先进经验;七要加强培训,加强对市县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加强专业技术和专业应用系统的培训。
(据省国土资源厅网)
2017年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制修订情况概览
2017年,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领域深入贯彻落实《测绘法》要求,以《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三五”规划》《测绘标准体系》《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为指导,努力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相关标准化研究项目支持,积极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全面调动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机构、地方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学会协会等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创新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全年共发布测绘地理信息国家、行业标准50项,包括国家标准42项、行业标准8项,进一步填补了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空白。
为深入贯彻落实《测绘法》要求,发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基本产品规范》等3项基准站国家标准,首次明确界定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的产品类型划分、内容和技术要求等,进一步规范了基准站的有序建设和安全应用,提升了国家和区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产品生产、服务提供、服务管理系统建设能力;发布国家标准《陆地国界测绘规范》《工程测绘基本技术要求》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为强化强制性标准监管底线作用,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基本技术规定》,规定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的基本原则、成果内容、技术指标、成果形式、质量控制等基本要求,进一步规范了1:500-1:1 000 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行为;新立项2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项目《基础地理信息标准化数据基本规定》《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进一步丰富完善测绘地理信息强制性标准体系。
为支撑“五大业务”体系建设,发布《智慧城市时空基础设施 基本规定》等2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规定智慧城市时空基础设施的定义、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时空大数据、时空信息云平台及其支撑环境的基本要求等,支撑智慧城市时空基础设施试点建设,推动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发布《光学遥感测绘卫星影像产品元数据》《突发事件应急标绘图层规范》等国家标准,新立项国家标准《地理国情监测基本统计技术规范》,新立项行业标准《全球地理信息资源 数据产品规范》等,支撑“五大业务”体系建设。
为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地理信息需求,发布《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要求》《地图导航定位产品通用规范》《手机地图数据规范》等国家标准,规定公开地图在境界、重要地理信息以及地图表示等方面应遵循的要求等,进一步规范面向公众服务地图产品的制作、发布,保障地理信息国家安全,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精准、高效、便捷、周到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
为促进地理信息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新立项国家标准《室内地图数据模型与表达》等,新立项行业标准《道路高精度电子导航地图生产技术规范》《道路高精度电子导航地图数据规范》《城市三维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数据整合集成技术规程》等,推动地理信息与新技术、新产业加速融合,支撑地理信息产业竞争能力提升。
此外,2017年共立项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国家、行业标准52项,其中国际标准项目2项、国家标准项目16项、行业标准项目34项,涉及2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以及地理国情监测、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应急测绘、高精度导航电子地图等重要领域。2017年发布的测绘地理信息国家标准已在标准化服务平台全文公开。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开通国产卫星通信系统
三江源国家公园卫星通信系统2月26日在青海西宁正式开通。青海省副省长田锦尘表示,三江源国家公园以“村村通”光纤通信为基干、中国国产卫星通信链路全覆盖的区域信息管理网络初步建成。
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长期以来,因园区地域广阔,人口稀少,通信网络成为在江河之源实施生态保护的短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项目负责人王鸿伟介绍,上述卫星通信系统包括动中通卫星通讯车、静中通卫星通讯车及一批便携站、背负站、北斗手执终端等。
“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园区各监测站点监控录像的传送,实现远程语音通信、互联网接入及视频会商决策。”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民警李永鹏说,此外,该设备在野外执法巡逻监测及定位导航方面,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三江源国家公园肩负着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田锦尘说,“配备必要的巡护交通工具、生态监测设备、卫星通信系统,是顺利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的基本保障。”
(据泰伯网)
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建设在武汉启动
2月6日,武汉大学、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和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在武汉组织召开了科技成果转化暨院士项目“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建设启动会。会议签署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培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推动“3S”院士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暨院士项目落地,打造武汉市江汉区地理信息产业带动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人才集群和成果转化的应用示范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成出席会议。
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是在武汉市江汉区28.28平方千米范围内建设基于高精度室内外定位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GIS等技术的室内外一体化无缝导航体系,为辖区内大型复杂公共场所提供优于1米的导航服务,以满足市民在室内(或地下)空间出行、购物、停车找车,以及大型室内外场所的疏散、救援、安保及反恐等应急需求。
目前,室外定位在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支撑下日趋成熟,可实现优于1米的定位精度。而室内定位受到建筑物的遮挡,GNSS信号快速衰减,甚至完全拒止,无法满足导航定位的需要。室内定位领域还没有一种技术能全部满足当前所有的定位服务需求,在室内外一体化无缝导航领域还留有空白,其中优于1米定位精度、低成本并且广域覆盖的室内定位技术是实现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服务的最大障碍。此次开展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建设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
该示范区建设成果先期将在江汉区大型复杂商业广场、金融楼宇推广,后期将力争在2019年武汉第七届国际军运会的江汉区文体中心会场应用,标志着我国室内定位技术率先迈入室内定位导航产业化应用阶段,并将达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也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好时机,室内位置服务将带来巨大的应用和商业潜能。
(据中国测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