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泽湖湿地,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金星大道东侧,湘江西岸,距离市政府10KM,是目前离城区最近、面积最大、观测鸟类最多的原生态沼泽类湿地。)
(图:牛背上的鹤舞)
文/刘许生 图/李锋
在这里讲述一个即将逝去的美丽故事。主角叫大泽湖,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金星大道东侧,东邻湘江,距离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40公里,是一个浅水沼泽湿地。
9月10日,初秋的大泽湖周围空气潮湿,将秋燥挡在湖外。通向大泽湖的田埂上长满了绿草,湿漉漉的,一路行走,裤管也变得潮湿。远观,可看到大泽湖水面上群鹤起舞,姿态优美,如天使般。还有残荷,一片一片,都是野生的。
大泽湖是长沙城区为数不多的典型湿地,也是鸟类乐园,曾有环保组织对其周边鸟类进行调查,共统计到135种。其中,依赖湿地生活的鸟类58种,占鸟类总数43%。
长沙资深摄影师、“候鸟守护者”群体代表在《大泽湖》一文中描述:“在这里,你能看到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在大泽里悠闲觅食,翱翔蓝天;还有那些多姿多彩的各色鸟儿们,它们或上枝头,或潜水底,或嬉闹,或育雏的优美场景。当然,你还可以领略到大泽湖在一年四季的美丽变迁。”
不过,此次我把目光投向大泽湖,是因为“天空之城”——838米,号称世界最高样板楼——就建在大泽湖旁,两两相望。可以看到,于去年6月开工的现场,裸露出大片黄土和深坑,如同一个难以愈合的疤痕。
这是一个企业的世纪狂想曲。
7月20日,“天空之城”奠基。此后,争议不断,生态与环保是矛盾聚焦之一。不过,我并不想纠缠于这些矛盾,只想展现一个原生态的大泽湖——在她的美丽即将成为往事之前。
在主城区,有这么大一片原生态湿地,是一个城市的幸福
大泽湖湿地包括长沙城区西北方向开垦的农田形成人工湿地,直到湘江河中的香炉洲、冯家洲,形成一个狭长的湿地地带。
2010年,长沙市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目前尚存湿地56处,实际面积4258.9公顷。大泽湖是目前长沙城区天然性保持较好的沼泽类湿地,面积2000余亩,约133.3公顷,占长沙湿地总面积3%。
在长沙主城区自然湿地面积接近于零的今天,有这么大一片原生态湿地,是一个城市的幸福!
大泽湖兴起于湘江的灌溉和排涝。
1949年前,湘江河堤较低,到五六月,洪水经常漫过堤坝进入湖中,湖底的水最长要几个月才会退,如果湖底淹水超过一周,已经栽种的水稻基本上会被淹死,湖底的“水亩”不用交公粮,湖边的“正亩”要交,但过去粮食产量低,交了公粮后就没剩下多少口粮了,为了填饱肚子,村民们还是会种湖底的地。
1958年,大跃进兴起,响应号召,大泽湖周边村民大修水利,每到冬天就挑堤,堤坝大大加高,水很少淹了,通往湘江的管道建闸,并安装了电动水泵,用来灌溉和排涝。
于是,大泽湖形成。
1980年代分田到户后,大泽湖还排了几年,由公家出钱,末期,排涝费用要私人出,加上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到本世纪初,因为排涝不划算,湖底田土渐荒,水渠和田塍废弃,沉入水底,长满青草,变成沼泽,成了鸟类和各种水生动植物的天堂。
大泽湖为人熟知也是因为鸟类,时间是2009年。早在2006年的夏天,鸟类拍摄爱好者、长沙湘雅医院医生向萍就发现了大泽湖,并在此拍到五六只水雉。水雉是一种夏候鸟,五六月份从南方飞来,迁徙到大泽湖,主要吃芡实。大泽湖东南边湖面上,漂着一个个绿色多刺大锅盖大小的圆形叶片,它的叶秆浸在水下,圆叶一片挨一片,连缀在湖面,如同一个绿色的平台。这就是俗称“鸡头米”的芡实。
2009年,向萍发帖说:“众多白鹤抬脚觅食,又冉冉飞去,姿态优雅迷人。”
此后,大多数人才知道,原来长沙还有这样一处有水有鸟的地方。
大泽湖最美是春天,荷花有红有白。从深秋到初冬,临近黄昏时,白鹭、野鸭最多
9月10日上午10点半,大泽湖渔民朱奇军穿着连体雨衣,摇着小船,在收网笼——一种圆形、狭长的捕鱼工具。笼中有二指大小的鲫鱼、不到一斤的黑鱼,还有少量小龙虾。活奔乱跳。水很浅,刚齐腰。
在朱奇军的叙述中,一幅大泽湖的生态画卷慢慢展开。
“我出生在这里,到今年整整58个年头了,自懂事以后,日夜都在这片湖上。靠着这个湖生活的附近有十几户渔民,一年靠捕捞野生的鱼虾,大概能产出一百多万元,最多的渔民年收入有十几万元。现在水不深,最深的地方也就齐腰。今年三四月份小龙虾出得最多,多的时候,一天能够网到两百斤,市场价20块钱一斤。
“今年大旱,湖里水草大量死亡,湖水比较肥,现在看起来颜色很深,像被污染样,已经多年没有见过像今年一样的干旱了。所以现在只能够捕捞到鲫鱼、小龙虾和财鱼(即‘黑鱼’)这些抗旱的鱼虾品种了,可惜个头太小。”
“由于湖区白鹭很多,干旱的时候,很多鱼虾都死了,它们就钻进露出水面的我们设的捕鱼网笼中抓小鱼虾吃,有时候会被网住出不来。刚好有人天天在这里拍鸟,看到鸟钻到网里出不来。于是,网上就有报道说,我们当地人捕鸟,这是不属实的。我们是渔民,不捕鸟。村里人也不捕鸟,因为犯法。”
“每年到十一二月,从深秋到初冬,天凉,湖里都是鸟,种类很多,很壮观。我只认得白鹭啊、小天鹅啊、水雉啊、野鸭啊等少数几种。尤其是黄昏,白鹭、野鸭最多。那时会来很多拍鸟的人,大清早或者黄昏时候拍。黑水鸡清早喜欢在菱角的叶面上走路,一旦有响动,就钻到了菱角底下。虽然它的脚趾没有脚蹼,但游泳和潜水并不比其他水鸟慢。大泽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水又满,很多人围湖而坐钓鱼,湖里都是野鱼,很好玩。荷花开得红的红、白的白,还长满了水草,很好看。”
“不过,自去年6月开始,远大的‘天空之城’动工,已经有一些污水排向湖里了。”
下午,我还碰到一位当地的年轻人,下到长满水草的湖边沼泽,扒开草往里面放钓钩,说这样可捕鳝鱼,不过是业余的。
当大泽湖遇到“天空之城”,她的天空中将没有翅膀飞过的痕迹
“去年6月,30多台机器围着湖钻了半个月,勘探到40米以下是麻石”,“还有直升飞机在湖上飞了一圈”,和当地其他村民一样,在自家菜地里施肥的唐军山津津乐道着那座将建在大泽湖边的“传说中的空中城市”。
说起征地。据称,近几年村民投入建新房的资金超过几百万,等着征收后获得更高补偿,“赚钱”。如果满意补偿款数额,村民并不反对修高楼,反而希望被征收,成为城市中的一员。
同行的地质专家、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童潜明对当地村民的这种态度表示无奈和痛心,他说:“如果‘天空之城’建成,鸟类就再也不会来了。因为即使这里的水域不会被填,但肯定会被开发成为人造公园,如洋湖湿地公园一样,很多野生植物将不复存在,鸟类无法觅食,大泽湖自然就不再具备更多的生态价值了。而且人类活动过于频繁,也会将鸟类惊走。”
8月23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植物学教授喻勋林实地考察大泽湖,发现有狭叶香蒲、菱角、菰草、芦苇、芡实等十多种水生植物。我坐着朱奇军的小木筏,穿梭于水草还算丰茂的湖面,看微风拂过残荷,发出簌簌声响,偶尔也掉落几片叶子。远方有白鹭交错飞翔。
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长沙大泽湖的记录有17笔,最早的记于2011年7月,显示在一天的时间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学生们记录下49个鸟种。这说明,大泽湖湿地不仅仅是长沙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也是野生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经过湖边小路的一片枯萎的西瓜地时,两只环颈雉,俗称野鸡,先后从西瓜藤蔓中“扑腾”出来,“咯咯”叫着,呈抛物线飞向远处。环颈雉离我那么近,以至于能看清它们肥厚的身躯和黄黑交错的尾羽。
这是我与大泽湖最近、也是最为生动的一次相遇。
令人惋惜的是,无论怎样,当大泽湖遇到“天空之城”,她的天空中注定将不会再有翅膀飞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