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村庄规划质量提升专栏>典型案例

郴州嘉禾县:强化规划引领 破解村民建房难题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时间:2024-05-13 10:16

郴州市嘉禾县广发镇红鹰村楚江自然村位于嘉禾县西北部。近年来,红鹰村坚持规划引领村庄建设,优先利用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启动楚江旧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村民建房选址难问题。现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住宅从危房变新房,人口从流出变流入,耕地从负担变财源,文化从破旧变乡愁。

统一规划引导连片建房

一是统一规划布局。楚江村以村民为主体,通过理事会自发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统一整合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户型,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村民集中建房,助推村庄规划实施。二是统一建房风貌。房屋建设采用“统规自建”(即统一规划,自行建设)模式,理事会按照规划图对每户进行基础放样,对门窗、墙面用料及颜色、坡屋顶施工、脚手架等由户主与企业谈定价格后,选定一家企业统一施工,并签订施工合同。外观风貌保持一致,屋内布局因人而异,增强了村民对改造工作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三是分期盘活利用。楚江旧村改造项目共规划新建房屋60套,总建筑面积7200㎡,配套新建约800㎡的红色广场及市民活动广场。该项目坚持整体规划、量力而行、分期建设,腾退一批、安置一批,建成一批、启动一批。

干部乡贤助力村民自治

一是选聘有威望的乡贤。村党支部经过多方考察,特聘请已退休的原国网嘉禾县供电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国同志担任旧村改造理事会会长,回乡主持旧村改造工作。二是成立强有力的理事会。选举产生7位思想正派、热爱集体、为人正直的群众组成“楚江村旧村改造理事会”。他们白天在现场工作,晚上入户沟通,开会研究解决问题。三是做到高透明的民主公开。核准每户宅基地面积,算准流转宅基地款项和基础设施费用,公布土地流转建房用地宗数、面积和每平方米成本价,并在村内公示和微信群中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激发了村民参与旧村改造的积极性。

科学决策推动有序实施

一是先保护后建设。在规划设计阶段保留历史文化建筑,并留足房屋间距和活动空间;优先安排村民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剩余土地统一规划成村民宅基地。二是先易后难、边建边征。在征收过程中,将容易征收的先征过来,边建边征,采取“成功一户、推进一块、带动一片”的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三是以先进带动后进。在征地阶段,注重树立典型、宣传典型,以典型作示范带动后进群众。

开拓创新解决资金困难

一是集体决策、先转后付。经初步预算,仅第一批宅基地流转款就要400余万元,但是村集体没有分文资金。面对经费困境,理事会上大家献计献策,最终决定做好拟流转、拟拆迁群众的工作,先签订流转合同,待宅基地竞买成功后再支付流转款。这一方式获得楚江村党员、组长、镇村代表会议表决一致通过。二是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根据规划和预算,第一批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200余万元,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村党支部领导和理事会不等不靠,大胆地向社会公开招标引进民间资本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市场运作、公开拍卖。在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建房用地实行公开拍卖,拍卖价平均每平方米达到了1384元,比成本价提高了212元/㎡,基本覆盖征地款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保护传承留住历史文化

楚江村是嘉禾县县地下党组织和红鹰社发源地,有红鹰社领导人李莎青同志旧址及“惜字炉”“楚江宗祠”“楚江门楼”等三处市级保护文物。旧村改造项目通过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和古色文化资源,在改造进程中保留了自身的历史特色和文化魅力,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了村庄整体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郴州市局 蔡海明 嘉禾县局 钟子敬/文

郴州嘉禾县:强化规划引领 破解村民建房难题

333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