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湖南全省降水较常年偏多,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突发地质灾害起数较常年平均值偏多。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多次安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各地全力以赴,打赢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连日来,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闻“汛”而动,紧急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衡阳:耒阳市“四个”全覆盖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连日来,耒阳市持续降雨,提前进入主汛期。该市通过“四个”全覆盖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汛前排查全覆盖。3月初,该市自然资源部门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突出重点,划分区域,组织专业力量,分成4个排查工作组,深入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对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和危险区,矿山周边、重要交通干线、重要电力和工程实施区,旅游景区、学校、集镇、人口聚集区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区域,全覆盖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全面摸清地质灾害防治家底。
二是宣传预报全覆盖。建立自然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共建共享预报会商联动机制,即通过手机短信群发信息、微信朋友圈转发信息,向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周围群众有针对性的推送信息,又通过电视台、村村响广播,向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全覆盖播报信息,及时预报天气情况和地质灾害防范知识,切实提升群众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三是巡查预警全覆盖。按照全面覆盖与重点防范并重,专业指导与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并举,动态巡查与简易监测并行的原则,健全市、乡、村、组以及监测人的“4+1”地灾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在巡查排查、重大险情信息上报和预警、组织受威胁群众避让撤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预防处置全覆盖。遵循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监测,同时,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单位专业队伍和技术力量优势,对重要交通干线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更科学、更有效、更具体的排险除险、应急避险措施,确保灾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耒阳市局 王志云/文)
郴州:资兴市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突出“三个加强”
刚进入汛期,资兴市自然资源局就绷紧地质灾害防治这根弦,采取“三加强”措施,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一是加强值班值守。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和双人双岗值班制度,不定期对全市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工作和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防灾责任人的电话畅通情况进行电话督查和抽查,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人进行跟踪落实。利用微信、短信等各种手段,实时动态发布监测预警信息。二是加强巡查排查。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措施,对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4月2日,局长曹勇带队到八面山瑶族乡、白廊镇等乡镇实地查看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了解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情况及防治工作现状,到乡镇国土资源所检查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准备、汛期值班、隐患台账、群测群防体系、隐患点监测记录和相关工作台账。三是加强应急准备。做好“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工作,突出群防群控,提前做好防灾减灾的各项物资准备和应急抢险演练。达到了一旦出现险情能及时撤离避让、应急治理,一旦出现灾情能及时得到应急救援、保障安全的目标。(资兴市局 肖永忠 郭霞英/文)
邵阳:新邵县局拉网排查479个地灾隐患点
为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地毯式”排查,不留死角,坚决打赢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人民战争”。近日,新邵县局组织15个乡镇所80余名干部在各自辖区内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大排查工作。
此次重点排查学校、医院、居住区、露采矿山、水库大坝、河流堤岸、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旅游景区和在建切坡工程,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隐患台账,落实地质灾害巡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具体措施。及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到户到人的问题,确保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有人监测、有人巡查、有人预警。
新邵县自去年以来共发生地质灾害96处,其中滑坡78处,崩塌11处,泥石流5处,地面塌陷2处,威胁人员1173人,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606万元,潜在经济损失约11833 万元,紧急转移安置 365余人,成功避让5起,避免经济损失约150万元,累计组织巡查排查150余次,出动人员450余人次,排查在册隐患点479处,发现新增隐患点56处,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险64次。由于预警及时,责任到位,措施有力,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新邵县局 周文芳/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