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22 09:13
2016年,省委省政府将博物馆能力建设作为全省重大公共文化项目纳入了省“十三五”规划,在此前提之下,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提质升级工作列入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十三五”发展规划。在省领导、省国土资源厅、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前期可研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为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地学科普宣传教育作用,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特向社会各届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就地质博物馆功能布局、展陈定位、展陈主题、展陈重点、展示手段等方面公开面向社会各届征求意见。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公众号和信件方式将意见或建议告知我们。
征求意见时间:2017年3月22日-2017年4月10日
联系电话:0731-89991321
电子邮箱:843672877@qq.com
微信二维码: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杉木冲西路49号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提质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邮编:410004)
衷心希望您能多提宝贵意见或建议!
谢谢!
附: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提质升级工作项目概述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提质升级工作
项 目 概 述
一、基本情况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位于省政府以南的三馆一中心片区,占地面积72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其中,目前展区面积4000平方米,内设地球、资源、环境、古生物等7个展厅及序厅、矿石林等5个功能区。馆藏品1万余件,以矿物晶体、古生物化石为主,其中菱锰矿、方解石等矿物宝石属于世界一流水平。
二、总体目标
以现有设施为基础,突出品质提升和服务优化两个主题,着力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以矿物宝石为特色的自然类博物馆,真正使地质博物馆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全省青少年学习地学知识、探索资源奥秘、了解湖湘地理的国家级科普基地,成为展示湖南独特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及改革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成为我省储存地质遗迹、矿物晶体、化石标本的重要宝库,成为汇聚旅游人气、提升城市品质的长沙南部新 地标。
三、功能布局
将现有序厅进行全封闭,北栋一楼设置有地球奥秘厅(原地球厅与矿物厅合并)、矿产资源厅(原资源厅)、地质环境厅(原地质环境厅)、生命演化厅(原古生物厅与中厅合并)四个展厅和库房,二楼设置有矿物宝石厅(原矿物晶体两个临展厅与二楼回廊合并)和测绘与地理信息厅(原矿物晶体厅)两个展厅和科普活动室。南栋设置有临展厅、矿物化石标本研究室和接待室。
图1 序厅平面布局图
图2 展览区一层平面布局图
图3 展览区二层平面布局图
四、展陈定位
以地学科普为主,将湖南的地质和地理元素融入其中,同时在内容展示里将国土资源的相关工作有机地串联起来。
五、展陈主题
资源·环境·发展
六、展陈重点
地球奥秘厅:蓝色星球,唯一家园
地球,人类的唯一家园,自46亿年前诞生以来,无论是全球板块的漂移、大地构造的演化,还是地表地貌的起伏变迁,都在不断的塑造和改变着自己。正是地球借助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不断地发展,才造就了生命的诞生和进化,环境的更迭,和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厅:丰厚宝藏,发展基石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息息相关。本展厅通过对矿产资源发掘、利用的认知,突出体现矿产资源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湖南省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优势矿种、在全国的比重。从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的角度,说明节约集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并介绍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和手段,倡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地质环境厅:山水湖南,造化天成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了地质环境的主要元素,不同的地质作用造就了湖南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地质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本厅通过展示湖南地貌特征、地质遗迹景观、地质灾害防治,讲述人类社会发展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依存、协调发展关系,主题—保护地质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生命演化厅:地史更迭,生命演化
环境的变迁造成了生物的逐渐进化,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的发展演化,孕育了人类诞生、生存、发展的空间。本厅通过展示地球上古生物与古环境的协同演化史,阐述生物尤其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矿物宝石厅:大地馈赠,绚丽瑰宝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矿物晶体与宝石都是矿物的不同表现形式。以矿物的基本知识为起点,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从欣赏到获知矿物与宝石的特征和价值的脉络,重点突出丰富多彩的矿物晶体、宝玉石知识的介绍,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矿物晶体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来说明珍惜与保护特种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地理信息厅:经天纬地,智慧三湘
本区展览共分两个大的主题单元,分别为经天纬地、智慧三湘,展示测绘地理信息获取与应用技术的发展轨迹,以及现代测绘地理信息在建设智慧湖南中的重要作用与广泛应用。
七、展示手段
展厅布展的升级将重点放在展示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方面。
1、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展板设计,通过问题引出相应的知识内容,吸引观众驻足观看。
2、侧重展示现象和功能,弱化教科书式的说教内容。
3、增加沉浸式体验,在整个展厅设计中,尽可能将整个氛围处于营造的场景中,带给游客沉浸式的游览体验。
4、增强虚拟与现实的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