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首页>互动交流>访谈实录

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7-08-25 16:09

8月25日上午,湖南省组织举行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金勇章,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绍文,省国土资源厅基础测绘处处长邓玲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姚伟红主持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国务院自2013年开始,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按照国务院要求,我省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历时3年多时间,首次全面准确摸清了全省地理国情家底。在今年2月召开的湖南省地理国情普查验收会上,国家验收专家组给予了我省高度肯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并在主席台就坐的有: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金勇章先生,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绍文先生,省国土资源厅基础测绘处处长邓玲女士。

首先,请金厅长发布新闻。

金勇章:

女士们、先生们,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基础性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及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这次规模宏大、任务艰巨的普查工作,首次全面查清了我省各类地理国情要素的现状、空间分布情况,准确掌握了我省地理国情“家底”。

这次普查覆盖全省21.18万平方公里范围,以全省域内地表自然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为普查对象。普查内容为两大方面: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居民地与设施、铁路与道路、地理单元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

这次普查以现代对地观测技术获取的0.5米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原始数据源,通过专业人员室内技术加工和野外调绘,获取了10个一级类、58个二级类和135个三级类共1871.18万个图斑,构成全省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多要素的海量地理国情数据。所有地理空间信息获取的截止时间为2015年6月30日,这也是本次普查统一核准的标准时点。2017年2月,在湖南省地理国情普查验收会上,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为组长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湖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全面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形成了全面、客观、准确、权威的全省地理国情信息。普查成果报经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省政府批准,今天由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向社会发布,下面我将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的全省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成果和相关情况向各位作简要介绍。

本次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国土总面积为21.18万平方千米,怀化市国土面积最大,为2.7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3.01%;湘潭市国土面积最小,为0.50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36%。

本次普查查清了我省各类地形地貌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全省海拔均在2500米以下,其中,我省低海拔区域(海拔1000米以下)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5.77%;同时,25度坡度以下区域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61%;同时,平原、岗地(台地)、丘陵、山地分别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4.68%、14.21%、19.89%、51.22%。

查清了种植土地(包括水田、旱地、果园、茶园等8类)的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总面积为5.33万平方千米(7991.08万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5.15%。从市州分布看,按面积统计,种植土地面积较大的常德、邵阳、怀化三市占全省的32.34%,种植土地面积较小的湘潭、张家界、娄底三市占全省的10.63%。

查清了林草覆盖(包括乔木林、灌木林等8类)的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总面积为13.82万平方千米(2.07亿亩),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5.22%。从市州分布看,按面积统计,林草覆盖面积较大的怀化、永州、郴州三市占全省的36.99%,林草覆盖面积较小的湘潭、娄底、长沙三市占全省的9.98%。

查清了全省绿化覆盖情况。全省绿化覆盖面积为14.54万平方千米(2.18亿亩),绿化覆盖率为68.64%,人均绿化覆盖面积为21.44平方千米/万人。全省中心城区绿化覆盖面积为745.35平方千米,绿化覆盖率为31.66%。

查清了我省水域的构成及空间分布。其中,全省单条长度500米以上的河流累计长度为13.23万千米。单个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湖泊累计面积为3428.27平方千米。单个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水库累计面积为2186.39平方千米。单条长度500米以上且宽度3米以上的水渠累计长度为7.11万千米。

查清了我省裸露地的类别、面积、构成及空间分布。总面积为886.01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0.42%。

查清了我省铁路与道路的路面面积、长度、构成及空间分布。铁路与道路路面面积为2063.38平方千米。道路里程累计长度为35.00万千米,道路路网密度为1.65千米/平方千米。铁路路网累计长度为4481.12千米,其中高速铁路长度为1222.67千米。全省宽度大于5米的乡级以上(含乡级)公路累计长度为7.85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累计长度为5845.81千米。

查清了我省房屋建筑(区)占地总面积为6776.28平方千米,人均房屋建筑(区)占地面积为99.90平方米,房屋建筑(区)密度为3.20%。

这次普查成果的特点:一是全面,对全省21.18万平方公里实现无缝隙全覆盖普查;二是真实,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也就是在遥感影像上的地表现状是什么,普查就如实反映什么;三是精细,普查最小图斑对应实地面积为100平方米,就是城市的一小块绿地、水池都列入了这次普查的要求范围,精细精准的反映了我省地理国情现状;四是丰富,普查成果还包括多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地表覆盖数据、地理国情要素等7大空间数据,内容非常丰富。五是系统,这次普查在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还分析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让我们清楚的了解我省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有多大、发展潜力有多少,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近年来,我们按照“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普查成果的价值,广泛应用普查成果数据。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以普查成果为基础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开展了基础性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每年普查成果数据实施动态更新,极大的保持我省普查成果数据的现势性;特别是围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绿心保护区等重点地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国家级、省级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取得了一批有社会影响、有决策参考作用的监测成果。二是大力推动普查与监测等地理空间数据成果在各级各类地图的编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城市双修”工程、地名普查、农业普查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不动产统一登记、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及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广泛使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新修订《测绘法》赋予的职责和 “十三五”规划明确的任务,结合政府部门决策和管理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定量和定性、整体和局部等方面,充分挖掘、分析和应用普查成果数据,建立地理空间数据与普查成果常态化共享和应用机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持续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更好的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我介绍的情况就是这些,欢迎社会各界多关注、多利用普查成果。最后我代表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向有关部门、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向2000多名普查专业技术人员的艰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和主席台上的几位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

感谢金厅长的发布。接下来是记者提问时间,大家可以就与今天新闻发布会主题相关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

红网记者:

请问下什么是地理国情?为什么要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此次普查的意义和作用又在哪里?

金勇章: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指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和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从空间角度反映一个国家自然、经济、人文的信息,具体包括地理区域特征、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泊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环境与生态状况等基本情况。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和应急服务的重要保障,是综合掌握国情国力和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的重要基础。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首创性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实施难度大,过去由于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手段制约,一直没有条件和能力去做成这件大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的逐步建立,获取地理国情数据的能力全面提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条件已经具备。为积极顺应这一新形势新变化,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全面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建立普查成果数据库及开展统计分析,这不仅可以准确、全面的掌握地理国情信息,让决策者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通过普查统计分析,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还可以让决策者做到“决策有据”。

当前,我省正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准确掌握我省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地理国情数据至关重要。地理国情普查是准确掌握省情省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全面摸清地理省情的家底,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地展示省情省力,做到家底清楚,心中有数,这对于准确掌握、科学分析我省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管理决策水平,科学制订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长远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资源、环境、生态约束日益严峻,高温、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的任务更加艰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为突破口,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湖有机结合起来,“四水”协同,“江湖”联动,筑牢“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屏障,创新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模式。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和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可以有效监督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重大生态工程、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形成一系列监测、分析及评价成果,为我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重要支撑。 

湖南经视记者:

刚才提到普查成果在多领域广泛应用。结合湖南实际,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那么地理国情普查在其中可以发挥哪些具体作用?

邓玲:

我们把地理国情跟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和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助力“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目前,已有多个项目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我介绍几个典型项目: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理国情监测,反映了1896年至2016年120年间洞庭湖的沧桑变化,查清了近年来湖区非法围垸和潜在污染源情况,并为2016年汛期洞庭湖洪涝灾害的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及时服务。长株潭生态绿心区地理国情监测,受省“两型委”委托,利用绿心区遥感影像及基础性地理信息数据以季度为周期,对生态绿心区522.87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态环境、违法违规等5大板块41项内容进行了动态监测,每季度形成监测报告、监测影像、矢量数据、系统成果,截止到目前,已发布了10期监测报告,及时、准确的数据作为各项督查和执法的关键依据,有力的支持了绿心区保护工作。长株潭城市扩张与用地变化动态监测,查清了长株潭主城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空间扩展变化、大气污染源等情况,是湖南首个向社会发布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湖南粮食种植面积遥感监测,准确获取全省各市县水稻种植面积,搭建了监测数据库和在线平台,确保了粮食种植补贴资金的精准发放。全省14个市州开展了 “两违”整治、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保护等市级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监测成果已在服务当地政府科学决策、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衡阳市通过实施中心城区 “两违”遥感监测,按月动态巡查及发布巡查结果,有效遏制了“两违”建设行为,已为财政节省拆迁资金近5亿。岳阳市“禁拆治违”大飞机高清航摄监测为城区禁违拆违治违提供精准的位置服务,住建部以《湖南省岳阳加速推进违法建设治理》为题向全国推介岳阳市禁违拆违治违经验。

随着我省地理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引导地理信息企业参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深入挖掘监测成果价值,促进监测成果的及时转化和广泛应用。为政府科学决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客观真实、形式多样的地理国情信息产品和持续稳定的地理国情服务保障。

星辰在线记者:

请问本次普查与其他部门开展的土地、森林、水利等调查或普查有什么不同?

李绍文:

本次普查是建国以来对全省地理国情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普查,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调查或普查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也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结合起来使用可以相互校核、相互补充。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采集指标不同。如此次普查采集水田、果园时,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采集绿化林地时,城市地区最小图斑对应的实地面积为100平方米。而在土地调查中水田的最小上图面积为600平方米,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中林地的最小上图面积为1亩。二是采集原则不同。这次地理国情普查采用的是“所见即所得”标准,即地表覆盖现状是什么,就真实的采集成什么,表达成什么,不考虑各专业部门管理层面上对地物类别的属性划分,只依据影像并结合野外调查与核查,反映的是当时、当地地表覆盖的真实情况。比如说土地调查中,某块地是按照耕地地类管理,但是现在种了花卉和苗木了,地理国情普查中就按照花圃和苗圃采集数据。三是普查时点不同。这次普查以2015年6月30日为统一时点,对普查数据进行了全面核准,使普查数据准确反映了标准时点时我省地表真实现状,这个和其他部门的普查时点不太一致。 

这次普查跟以往调查或普查相比,特点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普查要素全,成果丰富。除了耕地、林地、水域、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外,还调查了交通网络、居民地、地理单元等人文地理要素,并反映它们相互的关系,这不仅体现了数据成果的系统性,也体现了成果内容的丰富性。二是采用了最先进的调查技术和手段。此次普查综合运用了航空航天遥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手段进行信息提取、实地调查、统计分析。比如高分辨的遥感影像为普查实地核查提供了清晰的工作底图;集成到电子平板电脑中的卫星定位系统可以精准记录每一个外业核查人员的核查轨迹;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建库和应用功能让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得到规范的管理。三是充分与行业需求对接,普查收集整合了交通、水利、住建、林业等多个行业专题数据,用来补充、完善、丰富地理国情成果数据,并对各行业部门数据进行空间定位和分析,形成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可为各行业开展相关调查及管理工作提供地理空间数据公共基底。

湖南卫视新媒体: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任务艰巨、工程量大,数据特别多,那么我省是如何保证这么庞大的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的呢?

金勇章:

数据的真实可靠是我们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必须做到的,只有数据真实、可靠、精准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应用。应该说我们从三个方面保证其真实可靠。

一是数据来源好,精度高。普查采用了0.5米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原始数据源。“0.5米分辨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地面上一辆小汽车、一小块绿地都可以清晰呈现出来。

二是人员专业性强。我省这次普查人员全部是测绘和地理信息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名普查人员都来自省国土资源厅各直属单位,同时,开展了多次不同层级、不同批次的专业培训,普查人员经过省级考核后,持证上岗作业。

三是质量管控严。普查中制定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了“两级检查、一级验收、过程抽查、全面复核”的质量体系,组织开展了多次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同时我们有专门的质量检验单位——省测绘质检站,负责普查成果的省级验收,实现了质量控制的作业单位全覆盖、普查区域全覆盖、普查工序全覆盖、普查对象全覆盖。

我省普查成果数据经国检中心质检与复核,并通过了省级验收和国家级验收,成果合格率为100%,优良率为95%。

主持人:

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问题需要采访,会后可继续采访有关同志。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湖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693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