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省厅动态

【“四微”调研】耕地抛荒“破窗效应”及其建议——岳阳平江县石牛寨镇某村微调研报告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时间:2021-05-06 09:37

耕地抛荒“破窗效应”及其建议

——岳阳平江县石牛寨镇某村微调研报告

艾林书

今年清明节,我利用返乡祭扫,就耕地保护问题,在老家所在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踏勘。发现:耕地抛荒及其后果比较严重,是目前耕地保护政策和监管的薄弱点,需要引起重视。具体如下:

现状情况:耕地抛荒比例超15%

村支部书记反映,调研村在册耕地约660余亩,人均约0.7亩。全部分配到生产队,由生产队按人口增减定期调整(通常6年调整一次)。村民建房、新修道路及其它建设占用耕地,主要发生在近15年,期间也有旧宅基地复垦成耕地,增减相抵,全村耕地减少约80余亩。通过和村组干部对抛荒耕地逐地块踏勘,抛荒3年以上的,约70余亩;抛荒2年的,约20余亩;抛荒1年未计算在内,全村耕地抛荒比例约15.5%。

原则浅析:和地形条件密切相关

耕地抛荒原因比较复杂。通过抛荒与未抛荒耕地简单比对分析,地形条件是潜在的主要原因。调研村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山高矮不一,山与山之间,既有地势平坦的盆地,也有两山相夹的垄地。调研村房屋大多靠山修建,屋前是成片水路贯通的耕地(共3大片,最大的300多亩),除了零星作园地自种果蔬外,其它全部正常耕种。山与山之间的垄地(共9垄,最大的不足20亩,最小的1.3亩),最高处一般是蓄水山塘,梯次往下是大小不一的田丘。垄地不便规模耕种,千百年来主要依靠人畜精耕细作。走访得知:目前生产方式不同从前,调研村虽无集中流转、规模种植,但耕、种、收全部依靠机械(全村目前无一头耕牛),粮食主要用于自给自足。因此,缺乏机耕条件的垄地无一例外全部抛荒了。

破窗效应:危害不亚于耕地“非农化”

从调研村情况看,耕地抛荒会造成4个方面不良后果:

一是责任缺位,变成“不管田”以前,各生产队对垄地和盆地分别管理,确保每家优劣田相当;在中间调整时,谁家地未管护好,要相应缩减分配;生产队发挥着生产组织和管理职能。现在,抛荒的垄地不再和盆地一起调整,“撂荒”变成了“撂边”,久而久之就成了“不管田”。

二是疏于管护,变成“损毁田”垄地抛荒后,雨季山洪冲刷得不到及时处理,极易造成山塘、沟渠、道路、田坎等淤积损坏。尤为严重的是,错失处早处小时机后,再组织修复将付出成倍代价。

三是植被侵蚀,变成“林地田”南方雨水充沛,垄地抛荒特别田坎毁坏不蓄水后,各类植被趁机生长,破坏耕作层。从调研村情况看,垄地抛荒1年,基本长满荆棘荒草;抛荒2年,开始长灌木丛和竹子丛;抛荒3年以上,乔木逐渐成林,人工简单恢复几无可能。

四是随意占用,变成“非农田”垄地抛荒、无人管护后,村民随意挪作它用,且占用或破坏后,不会主动恢复。走访发现,有在抛荒垄地上挖塘养鱼(1处,约7余亩)、建房养猪(2处,约3余亩,其中1处已废弃)、建房养鸭(1处,约1亩多)、种油茶树(3处,约10余亩)的。

对策建议:需要政府部门共同发力

耕地抛荒是村民用脚投票的结果,现阶段很难单靠村民自觉解决问题。因此,提如下建议:

1.引起高度重视。不能简单认为,耕地抛荒没有破坏耕作层,随时可恢复耕种,建议按耕地“非农化”对待。

2.纳入卫星监测。既掌握抛荒耕地底数,又为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3.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优先考虑集中成片耕地同时,也要按一定比例考虑分散耕地,帮助提高灌溉和机耕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投成片耕地是保质量、保产能;投分散耕地是保数量、保底线。

4.有组织轮作休耕。从调研村情况看,可以3年为期,由政府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强制性推行轮作。只要不抛荒3年以上,耕地就即可恢复;抛荒时间越长,恢复代价越大。

【“四微”调研】耕地抛荒“破窗效应”及其建议——岳阳平江县石牛寨镇某村微调研报告

1652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