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栏目>业务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5年第29期(总第67期)

时间:2015-07-29 10:17

【动态集锦】

国家局召开纪念我国首次珠峰测量40周年暨珠峰复测10周年座谈会

7月22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西安隆重召开纪念我国首次珠峰测量40周年暨珠峰复测10周年座谈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王春峰,陕西省副省长庄长兴、副秘书长胡保存出席会议,并与参加1975年珠峰测量、2005年珠峰复测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职工代表一起,共同回顾测绘队员为珠峰测量和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王春峰指出,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回信的重要时期,在我国首次珠峰测量40周年和珠峰复测10周年纪念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国测一大队召开座谈会,就是要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深刻内涵,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向深入;就是要追忆历史、不忘过去,铭记测绘队员勇攀高峰、创造世界纪录的光辉事迹;就是要牢记宗旨、继往开来,传承测绘人不畏艰险、爱国报国的崇高精神,鼓励号召全行业干部职工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再立新功。

王春峰要求,一要把重要指示转化为最强动力。充分认识总书记回信的重大意义,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把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考量、谋划和推动,切实将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二要把行业品牌打造成全国品牌。要进一步树立和发挥国测一大队的典型作用,让国测一大队的旗帜永不褪色、品牌永远闪光、精神永远传承,激励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战线和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三要把珠峰高度提升为事业高度。全面推进“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四要把光荣传统融入到作风建设。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融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并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大力弘扬测绘精神,向全社会大力传播正能量、奏响主旋律。

庄长兴充分肯定了国测一大队多年来为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在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的回信时,庄长兴指出,省委已做出相关部署,要在全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广泛宣传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积极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全省党员干部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不断夯实全省人民追赶超越、建设“三个陕西”的共同思想基础。

庄长兴强调,陕西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正加紧推进各领域深化改革及经济建设。要进一步在全省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高基础测绘建设水平,在城乡规划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成果,充分发挥地理国情信息服务各领域科学决策的保障作用。他希望广大测绘工作者要继续努力、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陕西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国测一大队党委书记刘键代表大队发言,他表示,六测珠峰对国测一大队而言是荣誉也是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测一大队必将铭记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奋斗的激情,永保英雄本色。全体队员必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引,继续继承和弘扬测绘精神,以务实肯干的作风和测绘人团结奉献的品格,为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科学发展,为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强国的“测绘梦”努力奋斗,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人事司、陕西省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陕西局和国测一大队班子成员,陕西局所属单位党政负责人、机关处室负责人及职工代表参加会议。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高端论坛举办

7月22日,2015中国测绘地理信息高端论坛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主题为“自主创新引领发展  跨界融合开创未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李维森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童庆禧,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做主题报告。

李维森指出,本届论坛是新时期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学术交流、加快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的一次盛会。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要紧扣时代脉搏,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强化科技创新,积极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

李维森强调,没有测绘地理信息的科技进步就没有现代测绘,没有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和推广应用,就不可能走在世界地理信息产业的前列,就不可能有测绘地理信息的崭新局面。他要求,广大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要集智攻关,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目前重点要在高分辨率传感器,卫星导航芯片等硬件装备,海量、多元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分析、管理软件,高精度、多模卫星导航数据处理分析和实时定位软件,地理信息服务云平台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构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体系。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要主动服务,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学会要团结带领广大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繁荣与发展、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普及与推广、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要进一步深化学术引领作用,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平台。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打造学术平台、科普平台、服务平台、咨询平台、年会平台、展会平台等,形成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他强调,要充分发挥本次高端论坛的作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当前在需求持续扩张和技术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各产业发展呈现一些新特点,产业界限开始模糊,产业融合加快,诞生了许多新型复合型业态。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也面对着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化浪潮,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多业共生、混业发展的模式,孕育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新业态,重构了测绘地理信息的产业链条。随着各行各业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更加急迫,更加多样化,地理信息服务产品将更加繁荣,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大融合将实现跨越发展。为此,要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高端论坛的作用,努力为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提供和创造学习、交流、合作的机会,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会上,倪光南院士、刘先林院士、童庆禧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发展可控自主的测绘技术、装备和信息服务》、《服务当今社会的地理信息及装备》、《倾斜摄影技术与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局势》的报告。论坛还设立了倾斜摄影与新一代三维GIS的发展、大地图与大数据整合下的跨界发展与应用、激光雷达立足测绘引领跨界融合新态势三个分论坛。近500名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者及各界人士参加论坛。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论坛效果好、收获大,希望以后多举办类似的学术活动,创造更好的交流合作机会。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标准时点核准影像获取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近日,根据国普办的部署和要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标准时点核准影像获取保障情况确认会。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共统筹获取核准影像29984景,有效覆盖935.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核准任务区总面积的99.06%。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全国31个省级普查办和有关单位的6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对地理国情普查标准时点核准影像获取保障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作为今年地理国情普查的首要任务,卫星中心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领导下,科学筹划,认真组织,及时获取,保障服务,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标准时点核准影像的获取和保障工作,值得肯定。各省级普查办和局属生产单位在接收影像数据后,及时开展数据分析并反馈数据问题和影像要求,克服多源数据带来的分析、处理和解译困难,配合卫星中心在短时间内完成核准影像保障中的分析和利用工作,体现了高度的协作精神和配合意识。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抓手是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基本保障,卫星中心要认真总结以资源三号为核心的国产卫星影像统筹保障经验,优化多源卫星协同获取机制,提升影像数据统筹保障能力,为今后系统持续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影像保障服务。

会上,卫星中心分别与各省级普查办及生产单位就影像获取覆盖情况进行交流和确认,并议定了后续保障收尾工作和少数影像补漏补充工作安排。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我国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7月25日20时2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上面级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此次发射的2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发射的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卫星入轨后,将与先期发射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共同开展新型导航信号、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

“远征一号”上面级被称为“太空摆渡车”,它是在运载火箭上增加的一级独立飞行器,进入太空后可将1个或多个航天器送入不同轨道。采用这种运载方式,可以大量节省航天器自身燃料消耗,特别是在执行中高轨航天器发射任务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今年3月30日,“远征一号”首次投入使用,成功将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次任务是“远征一号”第2次飞行,也是它首次执行运送双星入轨任务。

此次发射的卫星和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据光明网)

《圣地之光·延安观览图集》正式出版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80周年,日前,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联合编纂了《圣地之光·延安观览图集》,现已正式出版发行。

该图集借助直观明了、精准形象的地图视觉语言和生动翔实的历史文献,以地理信息资源为重要载体,将地图、文字、照片、统计分析图表有机结合,多角度直观展示了作为民族圣地和革命圣地的延安。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延安”,通过古老高原、华夏曙光、历史溯源等内容展示延安绵延雄奇的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骨肉血脉;初祖先贤的精神泽被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厚重壮观的历史遗存见证岁月的沧桑巨变。第二部分为“红色延安”,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与多种专题分布图、行军路线图、位置图等写实性地图数据有机结合,从星火燎原、红旗漫卷、全民抗战、铸就辉煌、走向胜利五大章节对红色延安的由来及发展进行了综合、系统、全面的信息整合。讲述了物质贫瘠的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历练壮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升华光大了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奠定了屹立东方、生机盎然的新中国的执政基础。着重展示了延安作为全民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中国共产党在此指导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壮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三部分为“今日延安”,从经济社会、区县风采、发展规划三方面展现了延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的绿色革命以及生机盎然的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第四部分“景观延安”,重点推介了秀美苍翠的自然风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独具魅力的黄土风情以及游谒圣地的观览旅游线路。

该图集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字制图技术和工艺,运用地理国情普查高清影像资料、延安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最新数据,客观翔实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真实形象地展示了延安的古今历史全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全书立意高远、主题突出、史料详尽、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编排新颖,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据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四川成立北斗导航基础数据中心

四川省北斗导航高精度基础数据中心日前成立,标志着全国规模最大、覆盖区域最广、技术领先的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

作为该数据中心核心组成部分的四川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由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实施,以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院士团队为技术依托,经过7年努力建成。它是国家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设施,是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北斗地基增强网的组成部分,包括100座基准站组成的基准站网络、数据处理系统、运营服务平台、数据播发系统和用户终端,解决了四川省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基准站新建、改造和整合等技术难题,实现了与GPS、GLONASS等导航定位系统的兼容,填补了该省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的空白,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当前GPS地基增强系统水平,能为该省提供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的高精度位置服务,为川东、川北、川南地区提供实时动态定位服务。

目前,四川局依托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天地图·四川等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为全省2000多家单位开展重大工程、智慧城市等建设提供了及时可靠的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在地灾监测、智慧旅游、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展了应用示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据悉,“十三五”期间,四川局将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一是新建80座基准站,使该省基准站总量达到180座,实现实时动态定位服务。二是通过融合周边省市基准站网、建设中国位联西部数据中心,形成互联互通,实现跨省服务。三是依托西部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体系建设。

(据中国测绘新闻网)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5年第29期(总第67期)

693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