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栏目>业务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4年第5期(总第5期)

时间:2014-05-04 08:44

【权威发声】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3年度)》正式发布

415,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编写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3年度)》(简称《白皮书》)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正式发布。

《白皮书》显示,2013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超过1040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28.4%,其中北斗产值超过100亿元,占比达9.8%。导航定位终端的总销量突破3.48亿台。截至2013年底,我国北斗终端社会持有量已超过130万套。

《白皮书》指出,2013年国内应用市场需求上升,总体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在大众应用市场中,随着智能手机销量的快速增长,带导航功能的终端用户数量激增,移动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位置服务,位置服务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行业应用市场增长明显,在我国的北斗系统正式运行的大背景下,特殊市场(军用、警用、应急等)正迸发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

2013年是我国北斗正式服务首年,也是北斗产业发展元年。《白皮书》认为,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尚未完全打开,产业集中度低,仍然处于“小、散、乱、低”的基本状况。但产业发展前景美好,未来两年有望进入一段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15年,产业年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目前,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西安等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产业发展】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链正迈向成熟

  近日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3年度)》(简称《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下游运营服务产值占比的增加,符合一般产业的发展规律,这说明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在从初级阶段迈向成熟。

导航产业链市场庞大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于北斗芯片领域禁止外企进入,因而芯片的国产化率较高。2013年北斗芯片出货量超过百万片,增幅达10倍,北斗终端社会总保有量已达130万台,其主要增量集中在2013年。业内人士认为,芯片企业将在我国卫星导航产业爆发式增长中受益最多。

导航终端产品包括各类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天线和面向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接收设备,如车载设备、船载设备和手持设备等也有大幅度的增长。目前我国导航定位终端的总销量突破3.48亿台,其中带导航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3亿台,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约760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约185万台,监控终端销量约600万台,PND、个人导航仪销量约100万台,各类高精度定位接收机销量超过8万台。

业内专家分析,随着军队、行业及大众用户对时空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北斗应用市场将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保持稳定增长。

产业结构稳定成熟

作为卫星导航领域的领头羊,2013年珠三角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产值达303亿元,全国占比为29.2%,较上年增长71.4亿元,增幅30.8%。以深圳、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是国内最主要的卫星导航接收终端设备主要集散地,也是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起步最早、市场化最好的地区。而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已基本形成了导航芯片、OEM板卡设计制造、终端产品混色机制造、电子地图数据采集和系统集成、位置信息运营服务产业链,环节齐备、配套能力强。2013年环渤海地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实现产值206亿元,较上年增加49.8亿元,增幅31.9%,全国占比约为19.8%

未来几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产值的构成仍将发生变化。《白皮书》预计,至2020年下游的运营服务产值贡献将达到总产值的50%,应用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中游系统集成及终端集成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约为40%,终端产品质量和用户量将有巨大飞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将大幅增强;上游数据、芯片、模块类产值在整个产业链的占比达到10%左右,产业链结构逐步趋于稳定成熟。

芯片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2013年北斗导航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产北斗核心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表示。

目前UbloxCSRMTK等公司的GPS导航芯片在抗多径、低仰角、惯导组合导航、多系统组合导航等方面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新开发的产品可通过软件升级,支持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研发成本基本摊销完毕,已进入规模化竞争阶段。相比之下,国内十几家北斗芯片厂商都未进入规模化竞争阶段,不具备与国际厂商竞争的成本优势。

  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我国芯片技术虽然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国际竞争能力仍相对薄弱,产业链未来将面临重大调整,国内厂商应看清形势,提前做好准备。

(据中国创新网)

 

【动态集锦】

我国立体测图卫星技术获突破

423,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副主任唐新明透露,我国国产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测绘和应用技术获得重大突破。该技术结束了我国遥感卫星难以测图的历史,实现了五项第一,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唐新明表示,该项技术应用于资源三号立体测图卫星,从指标优化设计到立体测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上,建立了卫星辐射几何一体化仿真平台,实现了卫星总体技术指标设计的定量化;建立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几何检校场,突破了我国光学卫星几何检校技术难题,将无地面控制卫星测图的精度提高了近百倍。据介绍,国产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测绘与应用关键技术突破了航天摄影测量的一整套核心技术,形成了我国光学卫星测绘技术体系,实现了我国15万测图从依赖国外卫星到使用国产卫星的根本性变革,使我国一举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成套卫星测绘技术的国家。

(据科技日报)

国家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应急技术项目在北川实验

412,一项名为“典型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应急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科研项目,在北川老县城展开为期两周的专项科学实验。此项目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国家地震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大、中南大学等单位组织实施,是863计划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也是国家卫星应用产业化项目和高分辨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航空遥感部副主任王薇说,此次实验将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多维度遥感数据、灾害现场及基础地理等多源数据,突破重要承灾体(房屋、道路等)损失实物量评估、面向高速网络环境的多维时空数据集成与灾害损失协同研判等关键技术,构建基于--现场一体化多源数据的房屋、道路等主要承灾体的实物量损失评估技术体系,提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国家灾害应急、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提供支持。

(据新华网)

 

GIS自主创新与应用激发湖南信息化新发展

424,由湖南省测绘学会、超图软件联合主办的“2014 SuperMap GIS自主创新与应用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此次研讨会以“云端互联 智慧三维”为主题,重点探讨GIS在云端互联时代如何做好云端一体化、在智慧时代如何做好城市信息化建设等话题。

湖南是一个在GIS应用方面非常活跃的大省,此前,SuperMap GIS平台软件就已成功助跑湖南信息化建设,在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国土规划、城市管理、交通规划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超图软件SuperMap GIS平台,湖南省内已建成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湖南省法人库建设系统、湖南智慧九华综合平台等一批重要的信息化项目,形成了一大批重要信息化建设成果。

目前,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以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核心,利用现代信息服务技术建立的一个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的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平台目标是通过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打破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部门分割,实现多源、多分辨率、多种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在线共享,并使之成为区域内各种专题信息系统与平台的基础。

(据人民网)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4年第5期(总第5期)

693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