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关注】
国家局修订颁布新版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分级标准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修订颁布新版《测绘资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测绘资质分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于2014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版《规定》和《标准》同2009版相比,主要体现以下变化:
一是修订总体框架。新版《规定》共7章37条,增加“变更与延续”一章,减少“年度注册”一章。新版《标准》将专业范围由12项调整为10项,专业子项由2009版的86项调整为55项。
二是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缩短申请晋升甲级资质需取得乙级资质的年限规定。取消对企业注册资金的考核要求。取消对落后淘汰、用途极少的仪器设备考核要求。降低乙、丙、丁级单位办公场所面积考核要求。放宽乙、丙、丁级单位作业限额。取消对丙、丁级单位申请专业范围的数量限制。对测绘单位转制、合并、分立的,取消升级年限的限制。
三是进一步下放管理事权。规定省级部门可以委托有条件的设区的市级部门、县级部门受理、初审相应等级的测绘资质申请。允许省级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各专业标准中乙、丙、丁级单位的人员规模、仪器设备数量要求等。
四是强化行业服务。灵活调整人员考核标准,将学历结合工作年限的方式予以认定。放宽测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求。拓宽测绘相关专业范围。规定获得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可计入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超过2人)。规定未超过65周岁的人员可计入专业技术人员。规定甲、乙级单位具有相应数量的注册测绘师,并设置考核过渡期。
五是强化事后监管。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真实性考核,要求提交社保证明材料等。建立测绘资质年度报告公示制度、资质巡查制度、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完善罚则条款。强化保密管理。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会议交流】
湖南省地理信息工作座谈会召开
湖南省地理信息工作座谈会日前在长沙召开。厅党组成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职副局长金勇章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下半年,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扎实推进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推进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交换制度建设。加快数字城市与数字县城建设,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天地图·湖南”建设,加快基本比例尺基础测绘与更新。推进湖南省卫星地面增强系统(HNCORS)二期工程。调研与谋划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建设。严格落实测绘成果汇交制度,依法落实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的测绘质量和成果保密监管。组织开展地图与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治理。
(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网)
【动态集锦】
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总决赛闭幕
近日,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总决赛闭幕。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获得二等水准测量赛项团体一等奖;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获得工程施工放样赛项团体一等奖;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获得数字测图赛项团体一等奖。优胜选手将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颁发的工程测量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是教育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举办的第三次全国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赛项规格高、水平高、参与度广,全国29个省、区、市通过组织本地区选拔赛等多种方式层层选拔优秀选手,全国近200所职业院校积极参加了省级选拔赛,以赛促学,赛训结合,成效显著。
此次竞赛展示了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的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结合,增进了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交流,成为推进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北斗经济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6月27日,华夏幸福基业、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发展网及北京东方成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北斗经济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此次“北斗经济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将建设以北斗卫星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关键技术为重点,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的产、学、研、用、资整合创新的生态环境和服务平台,共同推进以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和物联网为核心的新兴产业规模化进程。在今后的5—10年间,建设以“北斗”和“物联网”重大专项为主导的空间信息技术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出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引领产值逾千亿元的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大发展,进而助力和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据3sNews网)
【技术前沿】
我国多体制导航信号模拟技术研究取得突破
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高性能导航增强测试信号模拟器及标校技术”课题在多体制卫星导航信号模拟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多体制导航信号模拟源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城市、郊区、峡谷、海洋等多种环境下的导航场景,大大降低了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及其系统在研制、实验、生产、测试、应用等环节中的资源消耗,不仅提升了我国卫星导航装备的研发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北斗系统建设推广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将直接影响我国卫星导航终端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目前,多体制导航信号模拟源设备已在卫星导航工程总体、国防工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厂商等百余家单位得到广泛应用。
该课题由国防科技大学承担,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突破了高动态、高精度导航信号实时仿真关键技术,在高精度、高动态、高可信卫星导航信号模拟、可重构体系结构和计量溯源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研究成果。成功研制了北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格洛纳斯、伽利略四系统6频点卫星导航信号模拟源系列产品,伪距相位控制精度优于0.01m、速度分辨率1mm/s、加速度分辨率10mm/s2、加加速度分辨率10mm/s3,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国家科技部网)
我国超长航时无人机遥感系统研制成功
7月9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对外披露,我国自主开发的超长航时无人机遥感系统研制成功,打破了我国遥感无人机最长续航16小时的纪录,创造了续航30小时的新纪录。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称,此次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所属中测新图公司研制的无人机遥感系统除续航时间长外,还在实现稀少或者无地面控制点的快速测图、利用北斗搭建轻小型无人机监管平台、同空域多架次在线飞行等方面均有创新。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开启了民用轻小型无人机遥感系统的新时代。
专家介绍,这种高性能四冲程风冷发动机的配备使得无人机动力足够,高轻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V形尾翼使得机器重量轻、阻力小,排量小,从而实现了30小时的续航。长时间续航可保证无人机在获取空中遥感数据的完整性、连贯性,可满足较大面积的地图空白区和特殊地区的测图任务。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低空的逐渐放开,无人机和通用航空共同在低空飞行,缺乏有效的通讯技术和沟通机制,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该无人机搭载的基于北斗短报文通讯技术的飞行远程传输装置,解决了远程传输和实时监管等关键难题,主动与空管部门对接。利用这一新技术可将民用遥感无人机纳入管理范围,实现空管部门对无人机的统一监管、指挥调度和运行管理。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