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栏目>业务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5年第41期(总第79期)

时间:2015-11-21 16:59

【焦点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管理条例(草案)》正式通过

11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强化了对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监管,明确了国家实行互联网地图数据备案制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地图出版、使用过程中的准确、严格和权威,避免出现各种混乱情况,导致对公众造成误导,对国家主权完整带来损害。

《条例》规定地图编制单位应当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证书,明确编制地图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标准、选用最新的地图资料,并及时补充或者更新。《条例》明确,编制地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地图内容表示的规定,地图上不得表示下列内容: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属于国家秘密的;影响民族团结、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法律、法规禁止表示的其他有关内容。

《条例》还确立了地图审核制度,明确出版、展示、登载、进出口地图应当送审,设立地图分级审核制度,明确审核内容、送审主体和审核程序。《条例》规定使用公益性地图,对地图内容进行编辑改动的,应当报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此外,还要求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编制地图应当经保密技术处理。《条例》明确地图出版准入制度,规定任何出版单位不得出版未经审定的中小学教学地图。

(据中央政府门户网)

2015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

11月9日,主题为“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科学发展”的2015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就大会召开作出批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名誉会长徐冠华向大会发来贺信。

库热西批示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希望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工作者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事业发展战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推动地理信息与“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中国制造2025”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地理信息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制造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推动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巨大潜能,着力打造民族品牌、发展世界知名企业、培养优秀企业家,抢占未来全球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切实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为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宋超智在作产业报告时指出,“十二五”以来,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产值年均增速超过20%,2015年总产值可达3600亿元,增长率约22%。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共有测绘资质单位15699家,较2014年末增加8.2%,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占56.8%;地理信息产业上市企业突破百家,新三板挂牌出现“井喷”,共有63家,新三板外上市企业41家。“十二五”以来,测绘资质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年均增长7.1%,预计2015年末达到37万人;全国共有350余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九成。

产业报告指出,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政策更加完善,国家出台利好政策近20项;科技水平日益提升,地理信息资源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逐步扩大。但产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核心竞争力不强,关键技术研发不够,缺乏大型龙头产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上下游发展薄弱;地理信息应用研发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产业环境、政策制度仍有待完善等。

此次大会表彰了2015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最具活力中小企业、2015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2015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2015“中地信杯”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论文。

(据国土资源部网)

【动态集锦】

第四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地图制图赛项全国决赛开幕

11月9日,“吉威时代杯”第四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地图制图赛项全国决赛在江苏南京正式拉开帷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竞赛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宋超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主任易树柏主持开幕式。

宋超智指出,近年来,国家对职业能力建设和技能人才工作予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明确了“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工作方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把技能人才工作当作战略任务来抓,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培养和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展示测绘地理信息从业人员精湛技艺和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本届竞赛影响和规模不断扩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地图制图赛项,就有近2万人和500余家行业单位参加了省、地、市级行业选拔。能够站在全国总决赛现场的64位地图制图赛项的参赛者,作为全行业地图制图领域的技术技能精英,代表着先进技术技能的水平和方向,承载着事业发展的未来与希望。大家同台竞技,展示才能,交流技艺,必将收获累累硕果。希望所有参赛选手珍惜宝贵机会,遵守纪律、尊重裁判、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在今后工作中练就高超本领,依靠踏实劳动、诚信劳动开创成功之路和美好生活。希望全体裁判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秉公执裁;各相关工作机构及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竞赛规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力协作、热情服务,始终维护好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保障竞赛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本届地图制图全国总决赛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牵头举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发展部联合主办,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为承办单位,北京吉威时代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为冠名合作单位。比赛时间为11月9日至12日,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4名选手参加比赛。对获得决赛第1名的选手,经核准后,报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对获得全国决赛第1至3名的选手,经核准后,报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晋升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已有技师职业资格的,可晋升高级技师资格。对获得全国决赛第1至3名,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选手,经核准后,报请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对获得全国决赛前3名中成绩最优异的1名女性选手,经核准后,报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32支参赛队的领队、技术指导、选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派的观摩人员,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中国测绘报、新浪网、网易网、江苏卫视、扬子晚报等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开幕式。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数字张家界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并通过验收

11月5日,数字张家界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项目验收暨成果发布与应用推广会召开,省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勇章,张家界市副市长龚明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厅有关处室、张家界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区国土资源局等有关负责同志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

验收会上,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审阅了相关文档资料,观看了平台及典型应用成果演示,经现场质询和答疑,一致认为数字张家界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圆满完成了设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同意通过验收。随后,举行了成果发布与应用推广会议,与会有关领导共同启动了数字张家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标志着数字张家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张家界市拥有了全市统一的、权威的、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数字张家界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建立了涵盖市区1:2000DLG、DEM和DOM、武陵源景区三维模型完善的、现势性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了权威的、唯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了智慧旅游、地质灾害预警、数字城管等5个基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典型应用示范系统。数字张家界地理信息基础工程的建成,将有力提升张家界市信息化水平,在领导科学决策、城市精细管理、社会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据省国土资源厅网)

北斗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 国产首款量产芯片发布

11月1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北斗产业重大成果发布会在武汉举办。会上透露,湖北省在北斗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我国首款量产40纳米高精度北斗导航应用芯片正式发布。

此次发布的40纳米高精度北斗导航应用芯片命名“启梦”。该款芯片支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达到亚米级定位精度;支持辅助快速定位,首次定位时间小于2秒;支持北斗栅格码,提高了位置服务搜索进度,也提高了北斗系统可用性和用户体验。同时,在降低功耗、抗干扰以及支持多种扩充等方面具有独创技术。

湖北省副省长许克振介绍,“启梦”芯片创造了数十项核心技术,其性能、功耗、工艺、价格等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具备与国际同类产品同台竞争的能力,为加快北斗应用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北斗芯片是导航产业链的核心,而产业化应用是芯片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据悉,“启梦”芯片将在车船载导航定位监控市场、可穿戴物联网市场、便携式手持设备市场、精密授时市场、面向手机和平板电脑领域的IP授权五大领域和多个应用方向,开展芯片、模块、终端的融合、集成、创新应用,努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中科院院士孙家栋指出,此次40纳米高精度北斗导航应用芯片的发布,对于推动北斗应用,推动相关产业链转型升级以及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都有积极意义。

(据科技日报)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助力智慧天津

近日,由天津市勘察院与武汉大学院士团队合作的《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的天津市三维测绘基准体系研究与建设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鉴定。这是我国北方地区首个省市级基于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将提供优于米级的导航位置服务和厘米级、毫米级精密定位服务。

天津市勘察院在全市设置了13个基站和1个服务中心,通过接收和处理卫星信号来提高定位精度。同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立起了高精度、三维、动态、实用的测绘基准体系,可以同时发布北斗、GPS、GLONASS三星七频差分信号,实现市域内的任何地点、全天候24小时亚米级、厘米级、毫米级位置服务。目前普通车载导航的定位精度是10米以内,用上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以后,精度能够达到1米以内。

据天津市勘察院项目组工作人员介绍,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的天津市三维测绘基准体系研究与建设项目,可以让勘察测绘工作更加精准。结合项目完成的1厘米级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可以取代传统测量方式,极大提高作业效率。

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的天津市三维测绘基准体系研究与建设,未来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泛。例如与地面管线测量系统相结合,可以快速定位城市的整体管线脉络。如果与农业设施相结合,可以通过精准定位,实现农业自动化的灌溉减少人力付出。而在车载导航方面,也更加精准,避免了在高楼大厦间定位信号被遮挡的情况。

(据3sNews网)

同济大学等研制出基于北斗的自动驾驶电动清扫车

近日,同济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成功研发基于北斗的低速智能道路自动驾驶电动清扫车,并将会在近期完成在区域道路上为期半年的试验示范运行。

该项目由上海市科委资助,同济大学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承担, 基于同济大学低速自动驾驶技术(包括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感知系统、线控系统等)、同济汽车研究院整车集成技术、上海司南导航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上海鼎研电池成组与管理技术研究等多项成果,开发了区域环境内示范运行的低速智能道路清扫车自动驾驶平台。

与普通清扫车相比自动驾驶电动清扫车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其绿色性:采用电机驱动技术,实现零排放、低噪音,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安全环保;二是其智能性: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全方位感知系统、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结合线控制动、转向、驱动系统的无人驾驶智能清扫车辆,既能降低环卫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可以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重要载体。三是其安全性:所有车辆具备远程监控系统,对车辆的状态进行监控,对车辆提供维护服务建议,保证车辆的运行安全。四是其经济性:纯电驱动、电能存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

目前,本项目正处于研发阶段,完成的样车拟在同济大学校园进行试验示范。未来的整车产品拟在上海及其它城市的市政环卫部门进行示范应用,由点及面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其相关技术拟在上汽南京南汽专用车有限公司等环卫车辆制造企业进行产业化导入;形成的北斗高精度车载终端、环境感知系统、线控系统等设备拟在智能扫雪车、洒水车等专用车辆上应用;形成的动力电池系统和运行监控系统拟应用于其它新能源汽车。该项目形成的技术成果、开发能力和示范运行经验为我国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积累经验并奠定技术基础。

(据北斗网)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5年第41期(总第79期)

693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