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要闻】
金勇章就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与网友对话
“十二五”正在收官,“十三五”已经起航。当前,各地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认真研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我省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日前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陈俊勇院士、许厚泽院士和杨元喜院士等组成的专家组评审。进入“十三五”时期的湖南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如何定位?特别是站在全国、全省层面看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湖南该走怎么样的发展道路,一直为大家所关注。11月26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勇章应邀作客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在线访谈,与广大网友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测绘地理信息惠及千家万户,影响各行各业
访谈中,部分网友请求进一步解释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地位和认识,金勇章首先解释道,测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一门非常古老同时又很年轻的科学,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多年前,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测绘的手段、对象、成果、功能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测绘技术服务和产品已经深入到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维护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处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空间、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与自然社会属性的信息,它表示地理空间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位置、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的总和。我们日常生活中80%的事物,都与地理信息相关,它广泛存在于经济社会、生态、国防、安全保护的各个领域,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社会运行的基石。一句话,测绘地理信息惠及千家万户,影响各行各业。
湖南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总体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湖南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取得历史性跨越发展,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省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市县三级建立了118个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省财政实际投入测绘资金近 5.8亿元,是“十一五”投入的4倍多;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完成14个市、6个县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累计提供地理信息成果16万余件;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成效显著,全省地理国情普查顺利完成,建成空间连续、时点统一的地理国情普查本底数据库,成果质量居全国前列;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建成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卫星导航定位公共服务平台、湖南超算中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湖南数据与应用中心等基础工程项目。积极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总值比“十一五”增长37.69%;测绘科技创新得到加强。数码航空摄影系统、雷达探测仪、应急监测车、海量遥感影像处理系统等一批大型先进设备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共获得 12项测绘地理信息类科技进步奖;交换共享不断深化。开展军民测绘融合,与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某部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14个市州、5个县以及12个厅局级单位签订了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与共享协议,基本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动态共享的地理信息交换共享和推广应用机制,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总体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金勇章对此指出,湖南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仍然面临着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速度与需求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始终面临着需求无限性和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产品形式、服务方式需不断创新,社会化应用程度较低,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地理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尚不完善,不同层级、部门之间地理信息交换共享需进一步加强,政府数据资源需进一步开放;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统一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和地理信息产业链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需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协调统筹和规划指导五方面问题。
“十三五”拟规划实施八项重点工作
针对广大网友非常关心的湖南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具体工作问题,金勇章说道,按照日前通过的湖南测绘地理信息“十三五”规划评审稿,“十三五”时期湖南拟规划实施建设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实施地理国情监测、拓展地理信息服务、推进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共享、完善和提升应急测绘能力、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做强地理信息产业和进一步强化市场统一监管八项重点工作。
做好各类服务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根本所在
访谈中,“服务”是金勇章反复强调的一个高频词。他说,测绘地理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做好各类服务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根本所在。
金勇章介绍,“十三五”时期,为进一步增强测绘地理信息的服务保障功能,湖南还规划了拟重点发展新型基础测绘、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地理信息产业和创新驱动战略8大应用服务领域47项重点工程。
(据省国土资源厅网)
省政府与中国电子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
11月24日,省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沙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智能制造、“互联网+”、网络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战略合作。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会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芮晓武,并共同见证签约。副省长张剑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军参加会见,并代表双方签约。
杜家毫感谢中国电子长期以来给予湖南发展的大力支持。他说,近年来,湖南加快建设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张网”,把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希望中国电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湖南纳入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放大湖南在信息产业的人才、科研、技术等方面优势,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不断延伸信息产业链条,推动湖南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芮晓武说,中国电子将在计算机整机生产、显示技术、集成电路、元器件、信息服务等领域积极寻求与湖南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在湘投资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共同推进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发展,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实验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自主可控计算机测试中心和计算机整机生产基地建设;以电子政务工程为切入点,共同推动湖南网络信息安全、政务服务和信息一体化,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互联网+社保”、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
(据湖南日报)
衡阳市率先启动所有数字县域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
11月27日,衡阳市国土资源局分别与衡南、祁东等6县市签订《数字县域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共建共享合作协议》,至此,衡阳市所辖县市区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基础工程建设已全部启动,衡阳市成为我省第一个启动所有数字县域建设的市州。
衡阳市数字县域建设采用“市县一体化”建设模式,充分利用数字衡阳建设成果,统一市县数据、服务和接口标准,实现“硬件一体化、数据一体化、平台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充分减轻县市区经济、技术与管理负担,节约政府投资。县市区主要负责辖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更新与面向服务的平台数据集建设,不需购置数据存储设备与软件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而是将数据存放于数字衡阳一体化云平台;不单独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数字衡阳市县一体化云平台构建县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各部门及公众提供地理信息服务;根据一体化云平台应用模板部署若干个市县一体化应用系统,对接、开发若干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示范应用系统。建成后县级只需做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维护,形成满足衡阳市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公共平台数据集。
此次8个县市区数字城市的启动建设,将有力促进衡阳市信息化进程,项目建成后将为衡阳市各级政府优化决策、振兴产业、提升服务、普惠民生提供坚强的支撑。
(据省国土资源厅网)
【动态集锦】
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11月26日,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隆重举行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共同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和资源整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出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库热西,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宏出席仪式并发言。
姜大明指出,三局签署合作协议,是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和地质调查工作深度融合、共建共享的新起点,对于凝聚国土资源整体合力,服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局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满足彼此需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务实合作,探索建立统一的调查、评价、监测标准规范,建立覆盖陆地海洋、地上地下的动态监测监管体系,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和增进人民福祉服务。要构建有效工作机制,确保合作事项落到实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方案,落实任务分工和工作职责。强化沟通协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联动机制,搞好相关工作衔接。建好信息平台,做好数据信息的动态更新、互联共享,不断提升业务协作的广度和深度。
签约仪式上,国家海洋局分别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与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协议中明确,双方将在五个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在规划和政策研究方面,将支持对方做好战略规划的编制、重大项目立项,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合作,强化地理信息数据和海洋信息数据保密政策的研究和交流。在遥感卫星应用方面,将加强测绘卫星与海洋卫星数据获取、处理、使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合作,开展在轨遥感卫星的检校和标定等方面的业务合作。在信息共享与利用方面,将建立常态化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成果目录服务系统,支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形成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应急保障机制,合作推进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极地权益的相关工作,合作开展海(岛)岸线、海域(岛)界线等重要涉海地理信息确定及发布。在项目与技术合作方面,将加强热点问题合作研究、重大项目立项协作、项目实施合作、科技创新协同、极地科学考察合作、标准规范研发合作。在人才队伍及廉政建设方面,将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合作,开展人才交流,加强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方面的沟通交流。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2015年注册测绘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扩大会议在海口召开
11月27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注册测绘师工作委员会在海口召开注册测绘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扩大会议暨注册测绘师制度实施研讨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宋超智出席并讲话。
宋超智指出,实施注册测绘师制度对于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2015年1月1日《注册测绘师执业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全国注册测绘师注册管理工作全面开展,推动注册测绘师执业迫在眉睫。
宋超智强调,在注册测绘师制度建设和实施工作中,一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介以及新媒体,引导测绘地理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和资质单位更好地认识、理解注册测绘师制度。二要适时开展注册测绘师执业试点,发掘并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着力确保注册测绘师执业有效落地。三要完善注册测绘师制度建设,逐步出台注册测绘师诚信档案监督管理办法,探索成立注册测绘师事务所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执业制度运行体系。
宋超智要求,充分发挥注册测绘师工作委员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找准委员会工作定位,以注册测绘师制度完善和制度实施为任务核心,在推行注册测绘师执业签字,规范测绘市场秩序,推动资质单位管理与个人执业资格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使我国注册测绘师制度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吉林省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
近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要建设以吉林遥感卫星星座系统为核心的航天遥感信息获取系统、空间信息融合应用云平台两大基础设施,构建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高分辨率遥感与航天信息综合应用体系。其中,空间信息融合应用云平台的建设内容包括遥感信息基础服务平台,利用吉林省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系统,集成航天与航空遥感数据,建立遥感信息数据(仓)库、数据处理系统、应用服务系统,支持遥感数据的存储、管理、处理与影像产品生产及各类应用;北斗公共位置信息服务平台,以北斗数据中心为基础,提供时间、空间参考以及各种与位置相关的实时动态定位、导航与授时信息,提供公共位置数据服务,以及基于位置信息的应用服务,支持各类应用,是区域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信息与应用集成云平台,包括云集成平台、融合应用支撑平台以及云接入平台等。
《规划》确定了打造卫星遥感和航天信息集成应用两大产业链,形成高效集约的航天信息产业体系。依托两大航天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以园区为载体,构建形成以航天信息产业园、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两大产业园为依托的航天信息产业体系。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要建立遥感卫星应用示范基地、北斗卫星应用示范基地、地理信息云计算中心、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中心、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中心、商务交流中心、企业创业指导中心,构建完整的地理信息获取、加工、开发、服务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培育地理信息企业群。
《规划》提出要建立卫星工程创新、遥感卫星应用创新以及航天信息集成应用创新三大技术创新平台,形成基于卫星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持续创新能力。
《规划》还提出围绕推进精准农业、智能林业、生态环境监测、地理国情监测、防灾减灾、综合交通、智慧旅游、养老服务、智慧城市等九大应用工程,提升卫星及航天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据中国测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