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要闻】
湖南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服务总值突破70亿元
3月13日召开的湖南省地理信息工作会议透露,2013年湖南570多家资质单位的测绘服务产值突破20亿元,同比增幅25.7%。按目前权威统计测算,以3.5倍系数计算,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服务总值已突破70亿元大关。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湖南省国土资源厅2014年将调整现行管理体制,在加挂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牌子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内部职能的调整和充实。拟在厅机关增设地理信息处,将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职能从第三测绘院划转入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同时,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将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测绘项目完成后,测绘单位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汇交成果资料,凡不依法及时汇交成果的,依法进行处罚或暂停测绘资质,情节严重的吊销测绘资质。
(据中国测绘新闻网)
湖南省召开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座谈会
3月20日,湖南省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座谈会在长沙召开。来自湖南省20余家高校、企业、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各抒己见,为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进言献策。
会上,厅党组成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专职副局长金勇章强劲表态“湖南将抓住机遇,加强政府、企业单位互动,齐心培育良好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各专家学者深刻剖析了当前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市场需求不明,政府决策、认知引导不够。不少专家表示,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形势之下,企业对政策方向不明晰、缺乏市场洞察力,不论是行业发展、企业突围,还是成果应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二是,高层次人才不足、共享机制不健全。共享平台的不完善带来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更限制了仅有资源往更深层次技术的探索,制约了人才体系的开发和利用。
针对上述问题,专家学者建议,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突围,找寻湖南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新路子。
外部牵引——政府:做好产业政策规划 引导产业科学发展
多数专家学者建议,省级层面尽快出台配套国家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文件的政策措施,在融资、财政等方面给予支持。而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加速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分类指导,强化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推广、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地理信息产业价值的整体认知度。
内部发力——行业:加快整合协作步伐 坚持自主创新
与会专家均表示,行业实现良好整合是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地理信息工作实力事关国家国防安全,民族复兴和民生质量,要加快总结、提炼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多年来的数据和资料成果,多种形式推动新技术的应用。行业还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汇报,以消除在信息产品成果运用方面的壁垒。
(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网)
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大讲堂2014年第一期开讲
3月21日,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大讲堂2014年第一期在省地质博物馆举办。200多名来自厅直属相关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了国内外地理国情监测等知识。
本期大讲堂邀请了国土资源部青年科技骨干、武汉大学博士汤仲安教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余德清总工程师分别讲解国内外地理国情监测与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地理国情要素遥感解译技术的知识。
从2014年起,省厅计划将“测绘地理信息大讲堂”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每月邀请地理信息领域的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院士进行专题讲座,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时空云平台建设、地理信息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核心软件研发、“北斗”产业化应用、国情普查成果应用等主题,讲授现代科技、现代管理、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等主要内容。这也是省厅落实省委、省政府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的要求,紧跟测绘地理信息知识与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的重要举措。
(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网)
湖南地理国情普查完成2014年第一阶段“国检”
3月28日,全国地理国情普查2014第一批过程质量监督抽查湖南站结束,检查小组向厅通报了此次抽查工作中发现的亮点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抽查小组认为,多数单位制度完善、职责落实到位;管理、技术、质量培训与持证上岗符合要求;多数单位编制了作业指导书等。全省地理国情普查相关单位不乏工作亮点,同时,抽查小组也指出了省普查工作在外业调查与核查、遥感解译样本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并建议:省普查办加强对省内过程质量监督抽查的力度;及时审批各生产单位专业设计书,批复各单位上报的技术问题处理报告,加强对各生产单位技术、质量的统筹,统一技术口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书面报告;组织对地理国情普查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规定、检查报告及技术总结编写的培训;有效协调各行业专题资料的统一收集、分析、整理及利用等。
(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网)
【产业发展】
石家庄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3月21日,石家庄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石家庄市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为引领,以“三中心一基地”为核心,以研发、应用、服务为重点,突破一批关键产业技术,培育一批成长性企业,构建从产品研发生产、应用系统建设到运营、检测认证等相关服务协调发展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打造卫星导航产业集群,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城市。
《意见》提出,到2018年,卫星导航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卫星导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到2020年,形成千万台套导航芯片和终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运营服务和带动相关产业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
《意见》指出下一步工作重点是,加快实施一批卫星导航产业项目;实施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建设;加快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平台建设;支持卫星导航技术和产品研发;完善国家卫星导航产品检测认证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级卫星导航运营中心。
(据3sNews网)
山西将建设北斗民用管理服务云平台
4月1日,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兴恒和卫星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山西省建设北斗卫星民用管理服务云平台。
北斗卫星民用管理服务云平台是以推进北斗民用市场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为主要目标,依托国家级数据中心以及罗克佳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建立一个集北斗民用业务领域的分层分级的数据中心、资源共享和统一运维的管理中心、业务融合和应用统一的服务中心。依托北斗卫星民用管理服务云平台,山西省将建立起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北斗应用、服务和管理中心。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燃气管道、加气站、出租车、公务车辆、校车、移动危险源的动态监控、森林防火、水文气象自动采集和煤炭资源整治等项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信通信能力。
(据3sNews网)
【学术交流】
2014(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隆重开幕
4月1日,2014(第五届)中国物联网大会暨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详细地分析了物联网现有发展格局,并对今后产业发展给予了建议。他指出,2013年物联网市值已经达到了6000亿元,工信部未来将从核心技术、核心领域、协调统一、信息安全等四个方面加强物联网建设。2013年,中国制定的第一个物联网标准在国际上通过,同时他强调,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端技术不足、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行业重复建设。
大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的中国物联网大会还设有“可穿戴计算产业发展之路圆桌论坛及可穿戴计算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智慧生态园区建设”、“物联网应用与标准化论坛”、“物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物联网人才培养工作会议”等五大专题论坛,分别从物联网政策、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人才培养、投融资等角度出发,为业内人士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据3sNews网)
【动态集锦】
湖北将投资百亿建北斗卫星基地
1月9日,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黄石市政府、黄石港区政府签订协议,将在黄石斥资120亿,建设“中国——东盟北斗示范城”和“北斗科技城”。
“中国——东盟北斗示范城”总投资20亿元,将建北斗示范展示中心及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以推进北斗在通信、交通、航运、金融、电力、急救、公共安全、物流、物联网等关键领域的应用。此外,2800亩的“北斗科技城”,总投资达100亿元,分6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北斗应用和服务、产业孵化、科技体验、国际学术交流和培训、技术外包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基地。
(据新华网)
测绘地理信息领域1个团队4名专家学者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3月20日,科技部公布了2013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蒋捷负责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技术创新团队和同济大学童小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袁运斌、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关鸿亮、武汉光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朱敦尧4位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专家学者榜上有名。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是由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确定的一项重大人才工程,已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亦称“万人计划”)统筹实施。计划支持对象包括科学家工作室、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类。科学家工作室的首席科学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以及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可优先推荐进入“万人计划”。对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入选对象,科技部将在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任务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在自主研究、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并要求单位承诺提供必要的支撑保障条件。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南平市安全生产应急及重大危险源监管平台投入使用
近日,由福建省南平市信息化局规划建设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应急管理平台——南平市安全生产应急及重大危险源监管平台投入使用。
该平台从三个方面反映应急资源定位、分析与调度。一是坐标采集与定位,包括重大危险源企业坐标采集与定位;政府部门、医院、学校、居民区等坐标采集与定位;救援队伍、救援专家及应急物资等相关应急资源的坐标采集与定位。二是基于GIS的资源分析与调度,包括基于GIS的资源分析,检索相关资源在地图上的分布情况,查看资源详细信息;基于GIS的资源调度,计算最短路径,方便相关资源第一时间送抵事发地点。三是基于GIS的应急处置,结合地图服务,实现突发事件的专题化展示;依据突发事件发展趋势或预警信息,实现影响范围的空间计算功能;依据指挥调度方案,在GIS地图上实现疏散路线、队伍行进方向等相关策略的电子标绘。
(据中国测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