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交流】
中美卫星导航系统首次会谈在北京举行
5月19日,中美卫星导航系统首次会谈在北京举行。中方代表团由国家外交部、国家航天局、中国民航局、中国海事局、航天科技集团、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二十余名代表组成。美方代表团由来自美国国务院、国防部、交通部、国土安全部、国家天基定位、导航、授时(PNT)协调办公室等机构的代表共十余人组成。
双方围绕北斗与GPS民用信号兼容及互操作、北斗与GPS天基增强系统及其民航应用、监测评估、频谱保护、干扰监测与削弱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建立了北斗与GPS两系统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签署了《中美民用卫星导航系统(GNSS)联合合作声明》。双方同意,将成立联合工作组,围绕双方共同关注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据中国测绘新闻网)
地理空间数据库与位置服务国际学术会议举办
5月14日至16日,地理空间数据库与位置服务国际学术会议在苏州举办。会议由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四技术委员会主办,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办。
会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亚太区域委员会主席李朋德指出,近年来中国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迅速,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明确了“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战略目标,正在积极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推进三大平台等一系列重要测绘工程实施,发展壮大地理信息产业。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国际制图学会主席Gartner等做主题报告。会议组织了90余个口头报告及50余个张贴报告,内容涉及地理空间数据库更新与验证方法、全球制图与空间数据库更新进展、全球数字高程模型互操作、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基于网络与云的地理空间服务和应用、传感网与物联网、三维室内建模与导航、行星制图与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与位置服务的计算优化、全球地表覆盖制图与服务等方面。会议为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宣传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成果搭起了桥梁。
(据中国测绘报)
2014年全国地理信息学术研讨会召开
5月17日至18日,“2014年全国地理信息学术研讨会” 在湖南湘潭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承办,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湘潭市国土资源局、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协办。
本次会议围绕地理信息服务与数字城乡主题开展深入研讨。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100余篇,大会特邀报告12场,分会场报告42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研究员、国际制图协会主席刘耀林教授、中山大学柳林教授、清华大学党安荣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闾国年教授、中南大学邓敏教授等著名专家做了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本次大会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促进了该领域学术交流,并指明了今后地理信息服务的方向。
(据湖南测绘地理信息网)
【动态集锦】
湖南省开展“问题地图”专项治理工作
近日,省国土资源厅下发通知,将于6月至10月开展湖南省“问题地图”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治理实体地图市场中的“问题地图”,规范地图上广告登载和商业标注行为,全面清理互联网上违规地图。
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将重点针对车站、景区、图书市场及涉嫌违法违规的公司或个人开展。对发现的“问题地图”,除作出停止展示、下架、没收处理外,还将追根溯源,切断违法违规“问题地图”的源头。对广告登载不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因商业信息标注泛滥而导致重要地理信息不全、地图内容不符合使用目的、地图质量低下等“问题地图”,做出责令有关单位停止销售并整改的处理。此次治理工作还将重点监管在本地注册备案、涉及本地服务的地图商业网站及本地政府和新闻媒体等网站。
(据红网)
湖南省第四届高校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举行
5月24至25日,湖南省第四届高等学校大学生“中纬杯”测绘技能大赛在湖南交通职院举行。此次大赛由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湖南交通职院承办。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13所高校的172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参赛队伍分为本科专业组、本科非专业组和专科组,竞赛项目为一级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比赛,最终结果以比赛中选手们的用时和成果质量综合评定。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湖南交通职院、中南大学、湖南城市学院脱颖而出,均获得团体特等奖。
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秘书长陈均尧表示,举办此次技能大赛,旨在提高我省测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测绘生产技术进步和创新,全面推进测绘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也是建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重要举措。
(据湖南教育网)
长江电子航道图将从7月1日起覆盖长江全线
5月23日,长江电子航道图(3.0版)实测船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全面检验长江电子航道图各项性能和运行情况。7月1日起,被誉为“水上GPS”的长江电子航道图将覆盖长江全线,届时船舶在长江航行犹如陆地行车一样方便快捷,大大提高货物载量和航运效益。
长江电子航道图可为船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水深数据、航标位置、航道地物地貌信息、周边航行船舶信息以及预测未来7天内水位等。根据这些信息,行驶船舶能够设计出最佳航线,保障航运安全。
长江航道局局长熊学斌介绍,长江电子航道图可以根据深水航道的标志来航行,枯水期、洪水期都能够比标准尺度多利用一些水深,大大提升船舶载量和航运效益。一艘5000吨级的货船,每多利用0.1米航道水深,就可多装货200余吨。
电子航道图的另一特点就是智能化指挥长江船舶安全通行。过去靠人工观望来往船舶,手动发出上水或者下水信号。现在通过该系统自动识别来往船舶后发出通行指令,提示船舶按电子航道图终端接收的指令通行。
(据湖北日报)
香港科大研发全自动三维地图生成技术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团队与科技巨头Google等公司合作,成功研发“全自动三维地图生成技术”。该技术可以让计算机取代人手,快速将多帧2D照片拼接并转化成3D,只要目标大于10立方厘米,都可清晰展示。团队计划在9个月内完成制作香港三维地图,该地图可应用于偏远地区救灾工作及电影特技等。
研究3D图像技术逾10年的香港科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权龙表示,目前苹果公司及Google制作的3D地图,均需耗废大量人力物力处理2D数码照片及数据转化。采用全自动三维地图生成技术的普通计算机每日可处理1平方公里的3D影像,纹理更加逼真,例如建筑物外墙的凹陷位,现行技术制作的3D影像无法显示,而使用新技术则清晰可见。此外,权龙期望采用新技术制作的3D地图可供公众使用,但也表示需要解决由此产生的侵犯私隐问题。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