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栏目>业务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5年第4期(总第42期)

时间:2015-01-28 10:26

【焦点关注】

国家局印发2015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

1月20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2015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

《要点》明确,2015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加强基础测绘,监测地理国情,强化公共服务,壮大地信产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测绘强国”的发展战略,坚持深化改革、依法行政、创新驱动,全力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尽责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要点》提出2015年要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力以赴,优质按时完成普查任务。要加强普查工作组织实施,强化普查质量管理,做好普查基本统计,推进普查成果应用,为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保障,为经济、农业、人口、国土、水利等方面普查调查提供支持。二是优化布局,不断夯实事业发展基础。要加强新型基础测绘研究,进一步明确新型基础测绘的具体内涵、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力量布局和体制机制;要推进重点工程实施;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推进《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修编)》的审批和组织实施;推动“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海岛(礁)测绘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立项。三是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事业转型升级。要加强地理国情监测研究,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形成一批有份量、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及时向政府部门提供、向社会发布;加快推进服务模式改革创新,推动传统服务向地理信息网络化云服务、综合服务转型;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国土、测绘业务深度协同,深化军民测绘融合,强化基础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管理职责,扎实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援疆援藏工作。四是依法行政,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统一监管。要加强科学立法,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和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强化质量监管和安全生产,推动管理体制建设。五是勇于创新,努力开创应用服务新局面。打造“天地图”战略性信息平台,推进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加强应急测绘保障,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成果社会化应用。六是落实《意见》,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推进《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实施,推动产业良性发展,着力推动北斗产业化应用,引导企业转型发展。七是严格管理,建设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充分发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国家局党校和管理干部学院、“测绘学习大讲堂”等阵地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局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促进班子和谐;强化人才支撑,加强文化建设强化和创新宣传工作。

《要点》的印发,对推动全国各地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开展,开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动态集锦】

《测绘法》修订工作汇报会召开

1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修订工作汇报会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召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副局长宋超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王超英、副主任岳仲明等出席会议。

库热西对《测绘法》修订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他指出,测绘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直接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繁荣发展也亟需与时俱进的法律为其保驾护航,《测绘法》修订意义重大。国家局对此高度重视,将继续大力推动修订进程,按时保质将修订草案提交全国人大。

宋超智表示,《测绘法》1992年颁布实施,自2002年第一次修订起至今已有12年。12年间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步非常快,市场需求非常大,测绘地理信息主体、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投资模式等发生很多变化,导致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测绘地理信息安全隐患需要通过修订《测绘法》来解决,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亟需法律规范,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需要更明确的法律依据。国家局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修订重点、工作步骤、时间安排、任务要求等,目前各项工作均在稳步推进当中。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就《测绘法》修正案初稿进行了讨论,全国人大法工委有关领导就修法工作提出建议。

(据中国测绘新闻网)

青海近三成无公网地区实现北斗卫星远程抄表

青海省电力公司近日透露,青海首创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电力远程抄表服务在黄南州泽库县试点成功,为国内无公网信号偏远地区用电信息采集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目前,该项技术在青海约30%无公共网络信号地区得到推广应用,覆盖用电客户近15000户。

据了解,北斗卫星通信装置能够在不改造现投运设备的情况下,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向通信功能将现场用户用电信息无缝接入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实现现场采集数据到北斗卫星通道的接入,能实时、有效、可靠地获得通信不发达地区用电信息。

目前,青海省已经有194台北斗卫星远程电能传输装置投入应用,覆盖西宁、海东、海北、海南、黄化、海西、果洛等多个地区。根据各应用现场的连续监测表明,已安装北斗卫星通信装置的台区远程自动化抄表工作均正常稳定运行,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达到100%。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有利于电网企业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无公网地区的低压用户解决了电费查询,远程缴费等历史难题。

今年,青海将推广普及该项技术,计划实施安装近500台北斗卫星远程电能传输装置,用于解决偏远地区无公网信号用户的用电量数据采集问题。

(据人民网)

河北利用卫星地图监控税源变化

近日,河北邯郸涉县地税局把卫星地图与税收征管连接在一起,利用卫星地图监控税源变化。

为了强化税收征管,去年12月以来,河北邯郸涉县地税局依托网上卫星地图的图上测距等功能开展了专项巡查。他们针对网上地图未完全标识县域企业名称、地点的状况,采取先截图、再标示的方式,建立了地税内部“税源分布图”,按乡镇,对重点税源、企业名称进行标示,以方便管理人员对照地图,按图索骥,迅速查找到相关企业,比对未纳入管理的新项目、新企业。

谈起这一控税模式,该局税政科科长刘茂林介绍说:“网上卫星地图就好比是一个‘微缩风景模型’。税源是发展变化的,反映到‘微缩风景模型’上,就是有的地方多建了楼房、工厂,有的企业增加了占地面积,还有的企业新建、扩建了大型建筑项目。这些变化,过去都得税务人员下户跑一圈,才能了解清楚,常常会因跑得不到位,漏掉一些项目。而现在,我们利用网上卫星地图,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再通过分析、测算、比对涉税数据,锁定重点核查对象。这无形中减少了基层人力、物力等成本的支出,提高了管理效益。”

截至目前,通过应用“网上地图控税”新模式,涉县地税局将全县12个未办理税务登记的施工项目纳入管理,共补征税费款136.45万元,对19户有新增使用土地面积迹象的企业进行实地核实,追征土地使用税82.07万元。该局以监控企业土地占用变动情况为重点,利用网上卫星地图“测距”功能,对企业占地面积与实际申报面积进行比对后,将差距较大的作为疑点数据下发责任分局进行核查,防止少数企业隐瞒土地占用面积,不缴或少缴土地使用税;以监控未登记企业、未纳入管理的建筑项目为重点,发现有地税部门未掌握的新建企业或项目,及时派人员实地核实。此外,该局还建立了电子档案库,及时留存电子档案,为以后执法取证、管理提供依据。

(据长城网)

首版《西安大都市地图》编制出版

近日,陕西省第六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院完成《西安大都市地图》的策划编制工作,该图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发行。

《西安大都市地图》内容准确、翔实,不仅表示了各类道路、街区、绿地、水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景区景点、地铁及站点等老百姓生活出行关注的要素,还着重对各级开发区、新区、保护区进行了突出表达。图中还首次采用现代制图技术制作了彩色地貌晕渲作为地图背景,形象直观地显示了西安的地面起伏,突出了骊山山势及白鹿原、少陵塬和神禾塬的地理分布,增强了图面的立体感,形成了山水之城的图面视觉效果,本图的直观性、一览性、观赏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现。

《西安大都市地图》将大西安城区地物要素和相邻区域地理信息通过地图形式进行了综合展示,相关成果广泛服务于区域发展和陕西省城市发展战略决策,满足了社会各界对大西安综合信息的了解需求。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与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月21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与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昆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党委书记刘小波和云南局副局长刘继元出席并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云南局和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将促进双方科技与人才交流,进一步推动我国卫星测绘地理信息在云南省基础测绘、地理国情、数字云南等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深化应用,同时,双方通过合作承担外交部、财政部联合下达的亚洲区域合作专项“数字湄公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为湄公河流域东盟国家提供卫星测绘科技交流、技术培训、应用示范和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专家言论】

王家耀院士:支持国产GIS平台保障我国地理信息安全

地理信息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信息资源之一,地理信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王家耀表示,支持GIS平台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国产化,从根本上改变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王家耀指出,地理信息安全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地理信息保密与公开、共享与非共享、免费与收费的范畴建立政策,寻找一个地理信息共享与地理信息安全的平衡点。另一方面,要创新地理信息核心技术,包括GIS软件平台安全技术、空间数据管理安全技术、空间数据网络传输安全技术等。

“棱镜门”事件后,全球空前重视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国产化话题持续发酵,为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发展自主可控的地理信息(GIS)平台已经迫在眉睫。王家耀院士表示非常赞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国产自主品牌GIS软件的政策,具体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原因一:有利于积极推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IS科技进步

中国设有GIS学科专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从业企业很多,有很雄厚的GIS软件研发力量,地理信息科学技术是国家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长期依赖国外商品化GIS软件,而我们只是进行简单的应用开发甚至建立应用系统,那就会严重制约甚至阻碍GIS科技进步。

原因二:有利于积极推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GIS应用几乎涉及到与时空相关的各个行业和部门,可以说凡是过去使用地图的部门和个人现在都需要使用GIS。在美国地理协会主席苏珊教授《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学思想》一书中就有地图、GIS和天气图。正如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的,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而GIS软件是地理信息产业的“脊梁”,如果长期依赖国外商品化GIS软件,会严重制约甚至阻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原因三:有利于保障我国地理信息的安全。

任何包括GIS软件在内的信息系统软件,都应具有包括地理信息在内的信息安全性能和功能,国外的商业化GIS软件用于建立我国各行业各部门的GIS应用系统,对于我国的用户都可能存在信息安全漏洞,而国产自主品牌GIS软件在地理信息安全方面会有一定的保障。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的Oracle、IBM、微软、Sybase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国内GIS品牌软件也是构建在Oracle等美国通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上,即使是采用外设“空间数据库引擎”,也难以保障地理信息安全。

提到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王家耀院士认为,GIS平台软件(即系统)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和操作系统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大对从底层自主研制高安全、高可靠性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如Beyon DB)等的支持力度。另外,操作系统的安全对GIS系统的安全非常重要,特别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顶层应用的安全措施,因此也要有自主品牌的操作系统。

(据赛迪网)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5年第4期(总第42期)

6932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