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6-03 08:57
国家局与海南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多规合一”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
5月29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海南省政府在海口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海南省省长刘赐贵出席签约仪式。海南省副省长王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海南省政府秘书长陆志远主持签约仪式。签约前,库热西与刘赐贵进行了会谈。
库热西对海南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重视支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表示感谢。他说,服务海南省“多规合一”工作,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良好机遇。满足“多规合一”需求,建设“多规合一”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有利于构建地理信息大数据,发挥地理信息资源的价值,也符合国际地理信息发展的趋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发挥自身优势,在双方共建完成数字海南地理空间框架的良好合作基础上,全力保障海南“多规合一”工作,为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提供数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刘赐贵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库热西一行表示欢迎,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长期以来对海南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海南率先在省级层面开展“多规合一”,推进全省“一盘棋”统一规划,有利于发挥生态立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有利于最大化发挥资源的效益。地理空间信息是推进“多规合一”的重要技术支撑,海南将抓住此次合作契机,充分利用“多规合一”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各种资源信息进行整合,使“多规合一”更具科学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双方联合探索“多规合一”的技术路径,把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好、利用好,为全国创造鲜活的成功经验。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数字海南地理空间框架基础上,完成各类规划数据整合,形成空间布局合理、高度共识的“一张蓝图”;建设规划信息联通、共享和审批信息实时联动的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可持续升级服务于全省各类规划编制、审批和监督与管理工作的信息管理平台。此外,双方还将合作为该平台的建设制定系列标准规范、整合规划和专题数据、建设总体规划应用服务系统、开发通用应用服务接口,并建立运行维护机制,使该平台为各类规划的编制、协调、衔接和融合,以及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提供唯一和权威的信息平台支撑。协议明确,平台建设成果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共享,海南省政府部门、各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无偿使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有关司室和单位,海南省国土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教育厅、海洋与渔业厅、测绘地信局、三沙市政府等负责同志参加会谈与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进媒体”座谈会召开
5月28日,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进媒体”座谈会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召开。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组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闵宜仁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指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具有舆论引导与社会教育功能,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走进新闻媒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凤凰网、腾讯网等26家媒体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并发言。
闵宜仁通报了近年来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情况,对长期以来各新闻媒体给予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特别是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的监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指出了目前新闻媒体使用地图方面存在的问题。闵宜仁分析了当前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形势与挑战。闵宜仁表示,新闻媒体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认识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严峻性和长期性,结合媒体工作特点,进一步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工作中弘扬正能量,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并提出五点希望。一是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树立责任与担当意识;二是认真学习国家版图知识,使用正确反映国家版图的地图;三是积极履行地图送审程序,确保不出现“问题地图”;四是增进沟通交流,加强舆情风险防控;五是发挥媒体在宣传推广中的优势,支持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国家局将吸收和采纳媒体代表好的意见建议,向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标准地图公共产品和服务,与新闻媒体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络与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全社会国家版图意识的提升。
座谈会上,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何炜就充分认识地图对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性、新闻媒体要用好标准地图、处理好涉地图的敏感问题、运用媒体资源主动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等方面作了讲话。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负责同志主持会议,并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国家版图知识、地图管理政策法规及近年来媒体使用地图情况。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图技术审查中心专家讲解了媒体使用地图应注意的事项。
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外交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国家局有关司室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大讲堂2015年第2期聚焦空天地对地观测技术
5月29日,湖南测绘地理信息大讲堂2015年第2期(总第9期)在省地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大讲堂邀请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建军作了题为“空天地对地观测技术与发展”的专题报告。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金勇章主持大讲堂。
朱教授主要从事测量平差与数据处理、GPS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和科研。本次报告中,朱教授讲述了空天地对地观测技术概况,并结合中南大学的相关项目成果,对遥感技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地基SAR测量技术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讲解,最后详细解答了与会人员的提问。
厅相关处室、直属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省有色地勘局、省水工环地质工程勘察院、省勘测设计院及中南大学、湖南师大、湖南科大(GIS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相关专业人士,约80人参加本次活动。
(据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网)
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荣获“世界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奖”
2015年欧洲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会暨世界地理信息论坛于5月25日至29日在葡萄牙里斯本会展中心召开。会议期间举行了世界地理信息奖颁奖仪式,我国研制的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荣获“2015年世界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奖”。
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的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研建了地表覆盖数据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成功生产出世界首套全球2000年度和2010年度两个基准年的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该数据由张高丽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于2014年9月22日向联合国赠送,并由联合国向各成员国、联合国系统机构和国际社会免费提供使用。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对地观测与地理信息共享领域的里程碑成就”,目前已有近90个国家的2000多名用户使用这一重要科学数据,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评估、自然灾害防治、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地理教学等领域。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获得“2015年世界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奖”,是对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成就的充分肯定,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地表覆盖数据的广泛深入应用。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新型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装配国家局重庆测绘院
5月21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测绘院在重庆举行交接仪式,将研究院研制的新型SSW-IV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装配重庆院使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出席仪式并讲话。国家局人事司、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海南测绘地理信息局、重庆市规划局、重庆测绘院、北京四维远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领导出席交接仪式。
李维森对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装配重庆院表示祝贺,希望重庆院能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以及四维公司加强合作,分别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作用,用好这套装备,推动重庆院科技创新应用能力,提升测绘生产效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有关领导和专家也分别作了发言,表示将深化双方合作,做好技术培训和保障服务,充分发挥装备效能,产生效益,实现互利双赢。
重庆院领导表示,在国家局的大力支持下,该院引进了这套目前市场上功能全、精度高、作用方式灵活、应用广泛的车载测量系统,不仅体现了国家局对推动重庆院测绘装备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重庆院在高端测绘装备配置方面的又一重大进展,对于加快推进全院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升测绘生产效能,发挥在地理国情监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为重庆院测绘地理信息生产能力带来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仪式结束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对该系统的应用做了专题学术报告,介绍了这套三维系统的研发过程以及他本人提出的全息三维模型最新研究成果,并演示了SSW车载系统在数字城市建设、二代街景、城市美化调查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数博会:大数据“引领”中国数谷崛起
5月26日至29日,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举行。作为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峰会,聚集了全球大数据顶尖企业和领军人物,举行展览展示、峰会论坛和创新大赛等活动,综合呈现大数据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
大数据之于贵州、之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李克强总理在贺信中说:“大数据与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正在迅速并将日益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互联网+’对于提升产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将发挥关键作用。”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则表示,目前,国家正在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及行动计划。大数据产业将发展成为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数博会上马云、马化腾、雷军、周鸿祎等等互联网界顶尖“大佬”齐聚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共话“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安全与发展。马云指出,世界正在发生很大变化,未来30年可能是人类社会最精彩、最令人期待也最令人恐慌的30年,未来最大的能源是大数据,从IT时代到DT时代的变革是两个时代的竞争,因此必须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机遇。
而恰如周鸿袆所说:“真正的大数据时代才刚刚开始。”如何用好大数据,牢牢把握时代新主题,依旧是一个迫切而重大的命题。数博会上发布的《大数据贵阳宣言》,直言大数据时代让人憧憬也令人担忧,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并将大数据发展问题、数据资源、数据安全、数据交易、数据融合创新等达成全球性共识。
本届数博会以“‘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安全与发展”为主题,共策划了22个分论坛和28项相关活动。据统计超过500家企业及创业团队参与展示,1000余名嘉宾参与峰会及论坛。
(据人民网)
想飞无人机?先过“驾照”关
随着无人机跨越式的发展,以及在各行各业应用需求的速增,实用型低空无人机操控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我国AOPA启动无人机驾驶员资质培训,这意味着无人机飞手也有了合法认证渠道。但业内人士看来,规范无人机空中飞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黑飞”已成安全隐患
“近两年,无人机民用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所首席驾驶员孙毅介绍说,随着处理器和传感器性能的提高与成本的降低,民用无人机的研发与生产门槛大幅降低,很多拥有出众性能的民用无人机也不过万元。
有研究显示,过去五年全世界无人机需求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十年,随着世界民用无人机市场逐渐形成规模,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约为85.6亿元,无人机市场有着巨大潜力以待挖掘。
虽然在广袤的天空显得无限自由、无所不能,但谁来操纵无人机却是各国关注的问题。“航拍、测绘、电力设备巡检等都是高度专业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技术水平与经验的无人机飞手。”中国AOPA无人机专业委员会认证教员、北京亚拓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王作明介绍说,飞手的经验决定着民用无人机本身的安全性,也影响飞行任务执行的效率。
此外,无人机飞行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在美国白宫、德国竞选现场,无人机都留下了不光彩的“案底”。今年4月,我国三名被告因非法操纵无人机飞行锒铛入狱。很多人担忧,民用无人机已经成为被“玩坏”的玩具,“黑飞”成为威胁公众安全的隐患之一。
2014年4月,中国AOPA启动无人机驾驶员资质培训,这意味着无人机飞手也有了合法认证渠道。
目前考核通过率在七成左右
民用无人机市场的火爆,带动无人机培训迅速升温。有人认为无人机培训只是操作练习,只要多加时间,自然熟能生巧。王作明对这种观点表示否定,他说:“一是因为飞行器价格昂贵,动辄数万元,如果算上搭载的拍摄器材,一旦失事,损失代价会更加高昂。二是无人机使用需要相当的航空、气象和法规知识,如果违反不仅是摔飞机,还可能遭受法律严惩。”
孙毅介绍说,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与民用有人机驾驶员培训属同一体系,获得的证书均由民航局方或其指定的行业协会颁发,其培训体系同样是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培训分为理论和实操部分,内容不仅包括如何操纵无人机,还有无人机系统的理论知识、相关民航法规等内容。
最终获得无人机驾驶证还需通过AOPA的考核。孙毅介绍说,考核分为笔试、口试和实践考试三个环节。为了保证驾驶员的训练质量,并非所有参加培训人员都能通过考核。“目前考核的通过率在七成左右。”
规范无人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3年11月,我国出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迈出了无人机飞行规范管理的第一步。在业内人士看来,规范无人机空中飞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人机飞行规范管理需要对驾驶员、无人机两者都进行管理。”孙毅说,目前的驾驶员培训考核只是针对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企业数量多、产品种类多带来的结果是产品标准各不相同,针对无人机的标准化管理正在逐步研究与推行。
此外,相关法律滞后于民用无人机市场发展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而我国与无人机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只有少数文件,管理中存在诸多灰色地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民用无人机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孙毅说。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