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栏目>业务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5年第47期(总第85期)

时间:2015-12-29 17:16

【省内要闻】

湖南常务副省长陈向群调研测绘地理信息工作

12月21日,湖南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就国土资源与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陈向群一行首先来到湖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了解中心窗口日常对外提供基础测绘成果和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办理流程以及成果档案馆情况,慰问了正在进行数据处理的一线员工,观看了数字城市系列成果演示。最后全面听取了国土资源与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专题汇报。

陈向群要求,要全力以赴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测绘地理信息和国土资源工作,要转变发展观念。“十三五”时期,我们发展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的动力从过去的要素驱动为主转变到以创新驱动为主,通过地理信息实施创新驱动大有作为;要为全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测绘技术、地理信息和土地矿产资源服务与保障;要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不动产统一登记,整合做好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建设;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把队伍建设好。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和地图网上展馆荣获全国优秀展馆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和地图网上展览优秀展馆及优秀展品,我省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和地图网上展览馆荣获全国“优秀设计展馆”,展馆内《洞庭湖历史变迁地图集》、张家界地质公园三维模型展示系统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展品”。

今年是国际地图年,省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和地图网上展览。湖南省展馆以展示湖湘地图文化与产品为脉络,在互联网环境下构建网上虚拟现实展览系统,通过内容丰富、形式美观多样的360全景方式展示推广了湖南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成果,让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体验丰富多彩的湖湘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点击鼠标进入展馆后,就可以置身在生动活泼的地图世界里尽情畅游。

展馆自10月份开通上线以来,已获得1万多次点击浏览,广泛宣传了我省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成果。省厅将继续做好展馆更新维护工作,将湖南省网上展馆办成有特色、有影响的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成果网上交流宣传永久性平台,全面展示湖南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水平和实力。

(据省国土资源厅网)

测绘地理信息大讲堂第七期开讲

12月17日,2015年第七期测绘地理信息大讲堂在省地质博物馆报告厅举行。今年最后一期测绘地理信息大讲堂请来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司副司长燕琴女士。燕琴在航天影像测图、遥感数据处理、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等科研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会上,燕琴作了题为《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专题讲座。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勇章主持讲座。

燕琴介绍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总体技术架构,提出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内容与技术指标,并详细介绍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技术装备。

燕琴指出,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内容包括:针对信息化测绘基准特点和需求,基于网络技术,实现测绘基准数据实时获取、分发和共享;基于信息技术和分布式处理技术,实现测绘基准数据快速处理,生成测绘基准信息产品(包括动态地心坐标基准产品、高程基准产品等);面向社会、行业应用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包括局域差分、广域差分等位置服务,GNSS水准、高程基准与深度基准转换服务等),基于网络环境实现测绘基准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广泛共享。

信息化测绘体系技术指标包括:测绘基准数据中心具备基准实时数据存储,提供实时数据服务能力;测绘基准数据处理中心具备长期测绘基准数据综合、高精度处理能力;测绘基准数据分析中心具备动态地心坐标框架建立与维持能力,实时测绘基准数据处理能力,实时位置服务所需的各种电离层、对流层、卫星轨道、钟差等信息产品生成能力,以及地球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测绘基准产品生成能力;测绘基准数据数据库平台具备审核、结构化处理、检查与修正、数据装载、数据更新、快速检索、信息服务等能力;测绘基准数据综合应用与服务平台能够基于框架产品,为社会公众、科研单位以及相关行业应用等提供精密定位服务、GNSS/水准服务、海潮模型与深度基准服务。

来自厅机关相关处室、厅直属测绘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以及省内部分高校的测绘地理信息专家100余人现场聆听了讲座。

(据省国土资源厅网)

 

【动态集锦】

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召开

近日,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会议结合《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国测规发〔2014〕3号)有关要求,指出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信息化面临的形势,从基础设施、安全保密、应用系统、应用支撑四个方面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管理信息化现状进行介绍,阐述了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架构设计和任务。各与会代表介绍了本单位管理信息化现状,并对如何通过开展顶层设计加强各级部门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效能进行了探讨。

会议对下一阶段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信息化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部署,指出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要建立健全沟通交流机制;二要就管理信息化工作积极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入调研;三要尽快形成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工作方案并征求意见。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管理信息中心有关领导,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等17家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分管信息化负责人,有关公司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广东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投入运行

日前,广东省完成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导航服务系统(GDCORS)88个基准站及其运行控制中心的北斗升级改造工程,并通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宁津生主持的专家验收,将向广东省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北斗定位导航在线服务。

改造工程将原来GDCORS系统的单一GPS精密定位服务,提升为北斗、GPS及俄罗斯GLONASS三系统融合服务;将过去由于用户数量受限主要面向国土、测绘行业应用,升级改造为既可向地理信息行业用户提供厘米级和毫米级定位服务,又可向社会大众用户提供优于1米的导航定位服务。

宁津生表示,“这是一个自主创新的工程”,系统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及广域与区域融合的网络RTK技术,既满足了大众精确导航的需要,又满足了行业高精度测量的需要。同时,从高精度基准站接收机,到数据处理中心核心软件全部是实现了国产,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精密定位在线运行服务系统。

(据中国测绘网)

北斗卫星信号监测地震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施闯教授研究团队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高精度应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地学杂志《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发表,该研究是国际上首次单独利用北斗观测数据成功捕获地震波信号。

论文题为《利用高频GNSS数据实时捕获地震波:应用于2015年尼泊尔7.8级地震》,第一作者耿涛、通讯作者方荣新均为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副教授。

针对目前北斗系统实时精密轨道和钟差无法常规获取的问题,提出采用历元间差分观测值实时解算测站速度结果,使北斗速度测量精度达到2-3mm/s, 位移测量精度达到2-5cm。该方法成功应用于2015年M7.8级尼泊尔地震,用北斗独立观测到的地震波信号与地震仪(ACC)观测结果高度一致,证明我国北斗系统具备了地震波观测能力。

据悉,近年来卫星导航技术已成为强震监测的一个新型技术手段,可弥补地震仪强震监测量程饱和的问题。以往主要采用GPS观测信号,该研究成果证明了北斗已具有与GPS同样的高精度地震监测性能。

(据北斗网)

“互联网+”北斗定位落地株洲 

12月16日,据株洲市经信委透露,株洲市通过“互联网+”北斗定位系统,成功开发了针对校园管理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提供智能定位、校园考勤、亲情通话等多项功能,让家长和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活动、生活等行动轨迹。

据了解,该系统只需在校学生携带一个电子学生证,在这个电子学生证里面,设有一个轻薄定位芯片。通过定位芯片,电子学生证可与手机APP移动终端互联,让家长及时获得孩子的当前位置。

除了定位之外,通讯功能也是这套系统的一大亮点。该系统通过智能终端卡片专门设置了亲情通话环节。当家长想知道孩子的周边环境时,可以拨打亲情通话,了解孩子所处的环境。而当孩子遇到突发事件,只需按住系统特设的“SOS”键,便可自动联系家长。

“互联网+北斗定位是北斗大众应用领域的一大趋势,目前我们已在茶陵县的一所中小学进行试点,预计明年该系统将在株洲市区铺开。”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据北斗网)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5年第47期(总第85期)

693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