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栏目>业务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7年第2期(总第133期)

时间:2017-01-13 10:54

 【动态集锦】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发奖励证书。会前,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获奖代表并合影。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赵忠贤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刘奇葆、许其亮、赵乐际、栗战书、杨晶、陈竺、万钢等领导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和首都科技界代表等共约3300人参加大会。

据悉,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9个项目、7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对比发现,2016年度评选结果中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总数比2015年减少16项,奖励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这些奖励成果中,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致力于改善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测绘地理信息相关项目也获得不少奖项:(1)“北斗二号卫星工程”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国际卫星导航领域和我国航天领域的多个首创,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2)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教授领衔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武汉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主持完成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研发与系统建设”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参与完成的“国家电子政务协同式空间决策服务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等单位参与完成的“国产陆地卫星定量遥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哈尔滨工程大学主持完成的“深海高精度超短基线水声定位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参与完成的“国家环境质量遥感监测体系研究与业务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成都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等单位参与完成的“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泰伯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

201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厅字〔2016〕51号),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此前,《方案》已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

《方案》明确,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编制统一的省级空间规划,为实现“多规合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方案》提出,在海南、宁夏试点基础上,综合考虑地方现有工作基础和相关条件,将吉林、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西、贵州等7个省份纳入试点范围;鼓励有条件的试点省份探索协同编制省级空间规划和市县空间规划;允许试点省份选择部分所辖县(市、区)数量较少的市地级行政单元,探索上下协同编制空间规划的路径、模式。同时要求,试点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明确相关综合机构负责全面协调和统筹管理各类规划,统筹推进省级和市县级空间规划编制管理以及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

《方案》要求,各试点省份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细化方案,扎实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统一思想、密切协作,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改革成果,要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据泰伯网

湖南省政府审议通过《湖南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草案)》

1月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召开第95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湖南省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办法(草案)》的汇报,研究审议《办法》并原则通过,将即时以省长令形式发布实施。

(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湖南省地理信息成果发布和应用交流会召开

1月10日上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举行湖南省地理空间数据成果发布和应用交流会,发布了湖南省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成果目录(2017)和天地图·湖南2017版,展示了湖南省政务工作用图和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及应急测绘保障服务情况,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勇章出席会议,与省教育厅、省工商管理局、湖南大学相关领导签订了地理空间数据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并共同启动天地图·湖南2017版上线。28家省直单位、高校、部队和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处室、厅直属相关单位的70余名代表参会。

省教育厅副厅长应若平、省工商管理局副局长李沐、湖南大学校长助理于德介分别代表所在单位与省国土资源厅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金勇章副厅长表示,此次共建共享协议的签订是省国土资源厅与其他省直部门和相关单位长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双方将通过共建共享,不断提升合作深度,努力扩大应用广度,有效保持数据的新鲜度;省国土资源厅将严格按照协议要求,持续提供地信成果、地信技术支持,以及地信应用示范等强有力服务,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据悉,“天地图·湖南”作为省国土资源厅主导建设的网络化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门户,自2011年上线运行以来,已面向公众互联网、政务内外网发布覆盖全省的矢量地图、卫星影像地图,极大推进跨层级、跨行业、跨地区的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2014年以来,该门户连续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评为五星级平台。此次上线的2017版针对用户需求进行全新升级,新增省教育地理信息系统、省河道保洁系统、省工业地理系统、省生态红线划定等10多个典型应用,全省累计搭建对接应用系统150多个;同时新增应用超市、三维场景、大众制图、行业应用模板等服务功能,完善移动端矢量绘图和混合定位技术,用户体验更加流畅。技术服务和用户体验向市场互联网地图服务看齐,实现平台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

(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中国提出的地理信息服务本体国际标准正式立项

近日,在美国雷德兰兹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211)第43次全体会议上传来消息,由中国提出的国际标准项目提案《地理信息本体第4部分:服务本体》(ISO19150-4),经各成员国表决,一致通过立项。该项目是我国继主导编制《地理信息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第1部分:内容模型》(ISO/TS19163-1:2016)和《地理信息遥感影像传感器定标与验证第3部分:SAR/InSAR》(ISO19159-3)之后,又一个自主提出的地理信息国际标准项目,是中国持续和深入开展地理信息标准国际化工作的新成果。

据了解,2015年12月,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11国内技术归口办公室组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和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在ISO/TC211第41次全体会议期间召开的WG7工作组会议上提出开展服务本体相关标准研究的提议,并获得了与会国专家代表的认可和支持。经过多方努力,2016年7月中国正式向ISO/TC211提出了《地理信息本体第4部分:服务本体》国际标准项目提案,经过各成员国为期3个月的投票,该提案正式通过立项。未来三年,该项目将由中国负责,中国、加拿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丹麦、法国、挪威的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标准编制。

ISO19150-4是地理信息本体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立地理信息服务本体的框架模型,并利用网络本体建模语言(WebOntologyLanguage,OWL)描述地理信息网络服务。该项目通过对服务本体的详细定义,将有助于实现跨地域、跨平台、跨语言等异构环境下语义层面的地理信息互操作与共享的网络服务。ISO19150标准分为4个部分,前两部分《地理信息本体第1部分:框架》(ISO/TS19150-1:2012)和《地理信息本体第2部分:网络本体语言(OWL)的本体开发规则》(ISO19150-2:2015)均已经正式发布。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第二届北斗民用推进会在北京召开

2017年1月10日,第二届北斗民用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办,教育部卫星导航联合研究中心、星球地图出版社承办。会议以“规范、融合、发展”为主题,主要聚焦北斗导航应用发展和管理政策,进一步研讨北斗民用发展思路,推动北斗导航全面应用,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社会服务。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院士专家、北斗导航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和民用服务资质单位,以及科研院所、军队代表600余人参会。

会议为期两天,包括大会报告、政策宣讲、信息发布和论坛交流四个部分。会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付勇主任做了题为《规范融合,共促北斗应用发展》的主题报告,全面介绍了北斗系统建设历程、应用成就和未来发展;王家耀、刘经南两位院士做了北斗应用专题报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做了北斗应用推广报告。政策宣讲主要是对《北斗卫星导航民用服务资质管理规定》、《北斗卫星导航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授权管理办法》及配套规章标准修订情况进行了解读释疑。论坛交流设置北斗分理服务、北斗终端检测、北斗数据中心、北斗应用发展四个分论坛,来自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领域的专家和企事业单位代表,探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北斗导航和位置服务中的应用;交流北斗行业应用、区域应用和服务平台建设经验;研讨检测中心技术能力建设、认证体系建设、开放实验室建设;并对北斗授权用户入网注册、终端检测等流程和企业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会议期间,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正式揭牌,并向山西、贵州省数据分中心授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发布了最新版《北斗导航民用服务资质单位名录》和《北斗导航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名录》,并现场为各单位授牌。中国北斗官方网站英文版和微博、微信客户端同步上线运行。

本次会议进一步扩大了北斗影响力,促进北斗应用环境公平开放、行业竞争健康有序,将有助于培育产业发展市场环境,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行业规模应用、大众普及应用和国际化应用,形成全社会合力推动北斗发展的更好局面。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

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应用推广研讨会于1月5日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召开。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8个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负责人和专家通过研讨,达成了推进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在本国相关领域应用的共识。这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开拓全球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取得的又一成果。

研讨会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应用服务为主题,国家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专家介绍了资源三号卫星整体情况,来自老挝、泰国、尼泊尔、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16位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交流了卫星影像在本国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迫切需求,表达了在本国推广应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共建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应用平台的合作意愿,共同研究和确定了后续工作计划。研讨会期间,国家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与斯里兰卡测绘局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泰国地理信息与空间技术发展局进行了双边会谈并签署会谈纪要。双方将合作开展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云服务平台各国节点建设,通过平台将卫星数据资源及时推送到各国用户终端上,服务这些国家的测绘、地表覆盖监测等业务,同时开展基于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地理空间信息产品生产与更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检校与验证、基于遥感技术的地理空间信息提取与变化检测等多领域合作。

据悉,资源三号卫星在空间分辨率、几何定位精度、影像辐射质量等方面已达到国外同类商用卫星水平,影像全球有效覆盖范围已达8100多万平方公里,各大洲均有覆盖,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有效覆盖达62%,其中东亚、中亚接近全覆盖。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已应用到全球30多个国家,在澳大利亚海洋带生态环境监测、岩气资源监测、植物监测,巴西森林火灾监测、土地监测,数字湄公河建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非洲多个国家开展了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云服务平台节点建设与区域合作,同时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家的遥感服务商建立了初步合作关系。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7年第2期(总第133期)

693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