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集锦】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颁布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4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六十七号主席令,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新修订的《测绘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在此次会议完成各项表决事项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讲话中指出,测绘工作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新修订的《测绘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和应用管理,完善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健全互联网地图服务监管,鼓励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推动军民融合,促进测绘成果共享和社会化应用。这将有利于保障国家重要地理信息安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张德江要求抓紧制定配套规定,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确保法律得到正确、有效的实施。
新修订的《测绘法》共10章68条,分总则、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基础测绘、界线测绘和其他测绘、测绘资质资格、测绘成果、测量标志保护、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比原法增加“监督管理”一章。此次《测绘法》修订明确了“加强测绘管理,促进测绘事业发展,保障测绘事业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立法宗旨,贯彻了“加强共享、促进应用,统筹规划、协同指导,规范监管、强化责任,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原则。新法呈现五大亮点:
加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管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和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针对当前卫星导航定位服务需求旺盛,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快速发展,但因管理措施缺乏和有效监管滞后而出现的基准站建设无序发展、统筹不足、数据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新修订的《测绘法》明确了国务院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对基准站的管理职责,要求建立统一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提供导航定位基准信息公共服务,并就建立基准站建设备案制度,以及基准站的运行维护、安全标准等作出规定。地理信息与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息息相关,新修订的《测绘法》专门增设“监督管理”一章,要求建立地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控体系,加强对地理信息安全的监督管理;对属于国家秘密的地理信息的获取、持有、提供、利用情况进行登记并长期保存,实行可追溯管理。同时加大了对涉密地理信息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调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定地理信息生产、利用单位和互联网地图服务提供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促进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激发地理信息产业活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数据涉密程度较高、共享应用不足等问题。新修订的《测绘法》规定,测绘成果的秘密范围和秘密等级,应当按照保障国家秘密安全、促进地理信息共享和应用的原则确定并及时调整、公布,积极推进公众版测绘成果的加工和编制。同时明确,国家鼓励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支持开发各类地理信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推广使用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术和设备;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提供地理信息社会化服务,促进地理信息广泛应用;通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
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完善地图、互联网地图服务监管。增强全社会的国家版图意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修订的《测绘法》在总则中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促使全社会使用正确表达国家版图的地图,新修订的《测绘法》规定,地图的编制、出版、展示、登载及更新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地图编制标准、地图内容表示、地图审核的规定;互联网地图服务提供者应当使用经依法审核批准的地图,建立地图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互联网地图新增内容的核校,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和应急测绘保障制度,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新修订的《测绘法》在全面总结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理国情监测制度,要求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此外还明确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会同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加强对不动产测绘的管理;建立应急测绘保障制度,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及时提供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测绘成果,做好遥感监测、导航定位等应急测绘保障工作。
“放管服”协同推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国务院要求,新修订的《测绘法》没有新设行政许可,并取消基础测绘规划备案、采用国际坐标系统审批,下放永久性测量标志拆迁审批。同时规定对测绘单位实施信用管理,还首次在法律中要求建立健全随机抽查机制,更加强调对地理信息市场和从业单位的事中事后监管。对违反《测绘法》的各类行为,新修订的《测绘法》都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进一步强化了法律责任,加大对测绘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相对人的违法成本,以促进测绘市场规范、公平、有序、繁荣发展。
《测绘法》自1992年颁布、2002年修订以来,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长以及传统测绘向信息化测绘转变,原《测绘法》与新形势越来越不适应,亟待修订完善。《测绘法》修订工作自2011年启动以来,得到全国人大法律委、财经委、环资委、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2016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测绘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首次审议《测绘法(修订草案)》。2017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并高票表决通过。《测绘法》修订颁布,为进一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国家版图知识读本》修订工作正式启动
4月26日,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专家对《国家版图知识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修订大纲进行论证,《读本》修订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来自外交、教育、海洋、历史、地理、地图等多个方面的专家,听取了《读本》编写组关于此次修订的背景介绍和修订说明,审阅了修订大纲并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组认为修订后的大纲定位准确、内容全面、体例规范、结构清晰,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同意大纲通过论证。
《读本》是传播国家版图知识、弘扬爱国意识的普及性读物,编写组将本着内容疏而不漏、知识点宜普不宜专、章节层次宜简不宜繁的原则,按照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大纲进行调整,尽快开展编写工作。
《读本》自2012年出版发行以来,在向公众普及国家版图知识、提升公众的国家版图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深入全面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有着重要意义。为提高《读本》内容的现势性,进一步增强可读性,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于2017年组织开展《读本》修订工作。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二十一世纪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4月21日,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框架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西宁举行。青海局副局长卢晓平、二十一世纪公司副总经理文强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青海局党委书记、局长董永弘主持签字仪式。
会上,文强介绍了二十一世纪公司的发展历史、改革转型以及目前的运营和应用服务情况。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省第二测绘院分别介绍了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遥感数据应用现状与需求,高分中心建设和运行情况。
双方围绕合作协议展开了互动交流,一致认为以建立“一个机制、三个体系”为合作理念,不仅能够拓宽遥感数据源,实现数据统筹机制,推进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还能够有效提升遥感数据应用能力,努力打通完整的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应用体系产业链,形成能够全面开展遥感数据应用与产业化推广、促进遥感产业化应用的网络格局。
董永弘表示,目前遥感数据需求旺盛,双方以促进共同发展、长期合作为目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为加快遥感数据统筹,提升产业应用能力奠定基础。
(据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云南省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YNCORS)地方坐标发布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近日,云南省测绘工程院完成了大理CORS地方坐标发布系统部署工作。经安装测试,系统运行良好,实现了向用户提供实时的地方坐标基准服务。这标志着云南省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YNCORS)地方坐标发布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云南省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YNCORS)地方坐标发布系统建设是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科技专项任务,由云南省测绘工程院承担设计及研发工作。该系统基于一个平台实现测绘基准合法使用、坐标系统准确转换及测绘成果使用分级管理,极大地提升全省测绘基准的管理及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建立CORS系统与区域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的联合应用机制,向用户实时、精确、可靠地发布地方坐标及高程,实现“所测即所需”的高精度位置信息采集新模式。
大理州是该系统建成后部署的首个州市服务中心。应用此系统可向大理州不同设备RTK用户,个人PC用户以及手机用户,提供基于国家CGCS2000坐标框架的高精度地方坐标及高程实时转换和事后批量转换服务,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数据采集的成本。同时有效地推进大理州测绘基准统一工作,降低用户授权及管理的难度,提升大理州测绘基准综合服务能力。下一步将在全省各州市陆续部署使用。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