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集锦】
中国主导编制的第二项地理信息国际标准获表决通过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 211)第44次全体会议在瑞典召开。由中国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地理信息 遥感影像传感器的定标与验证 第3部分:SAR/InSAR》(ISO 19159-3)成功通过各成员国投票表决,即将报送ISO中央秘书处发布出版。
此次会议于5月29日至6月2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由瑞典标准局主办。中国派出了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中科院电子学所、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和北京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11位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全体会议及工作组会议。
国际标准《地理信息 遥感影像传感器的定标与验证 第3部分:SAR/InSAR》(ISO 19159-3)于2015年由中国正式向ISO/TC 211提出国际标准项目提案,同年12月7日在ISO TC211第41次全体会议上正式立项,项目负责人为中科院电子学所丁赤飚研究员。经过中科院电子学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单位近两年的不懈努力,通过了立项、工作草案、国际标准草案等多轮各阶段审议与成员国投票,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最终比原计划提前一年时间成功通过投票表决。ISO 19159-3定义了SAR/InSAR传感器的定标、定标信息的验证以及与定标和验证相关的元数据,主要针对基于机载和星载SAR/InSAR传感器的对地遥感观测。该标准为ISO 19159系列标准的第3部分,其中前两部分分别为光学传感器和机载激光雷达的定标与验证。
此次会议期间,中国代表主持召开了ISO 19159-3和ISO 19150-4《地理信息 本体 第4部分:服务本体》两项标准的工作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介绍了中国拟主导制定的新上标准项目提案的筹备情况,并得到相关工作组的肯定,新项目有望在2017年底正式立项。
(据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全国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交流会在上海召开
6月15日,全国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交流会在上海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领导小组组长、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孙继伟出席会议。
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新修订的《测绘法》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升地理国情监测在城市工作中的服务保障能力,总结推广近年来城市地理国情监测中形成的一系列成功经验,通过互动交流,推动地理国情监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
库热西首先高度肯定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取得的显著成绩,对广大测绘地理信息干部职工三年来不负重托、胜利完成普查任务表示慰问。库热西指出,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对做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新修订的《测绘法》将测绘事业为生态保护服务写入立法总则,规定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要依法开展地理国情监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
库热西要求,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深刻认识城市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全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开展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对于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准确把握城市地理国情监测的主攻方向,要围绕城市规划开展监测,增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围绕公共服务开展监测,促进城市公共服务更加高效;围绕城市治理开展监测,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围绕特色风貌开展监测,提高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水平;围绕应急救灾开展监测,切实保障城市安全,为城市工作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系统化的监测保障和服务。三是加强城市地理国情监测的领导统筹,加快城市地理国情监测的创新发展,推动城市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共享应用,把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为建设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型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时光辉指出,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按照国家的要求,同步部署、同步推进,高标准高水平完成了本市地理国情普查,摸清了上海的地理国情家底,夯实了地理信息的基础,为上海特大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无缝隙、高精度的海量地理国情数据支撑。上海市坚持需求导向、应用导向,积极推动地理国情信息在城市规划、城市治理、民生保障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李维森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全国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成效初显,城市地理国情监测面临良好发展机遇,要进一步推动城市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迈向新水平,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城市监测组织实施模式;二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三是健全城市监测技术体系;四是做好城市监测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衔接。李维森对切实做好普查后续工作,按期完成2017年地理国情监测任务,推进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广泛应用进行了部署。
会上,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围绕城市规划和精细化管理、推进监测成果应用介绍了上海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情况。上海市测绘院的代表交流了地理国情监测在全市土地管理、风貌保护、水环境整治、规划实施评估等城市管理及治理中的典型应用案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北京、陕西、河南、湖北、浙江、江苏、重庆、山东、四川等省市的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会议期间举办了地理国情监测专题展览。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发布与应用大会在北京召开
6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发布与应用大会”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举行。
此次会议以“创新、精品、分享、共赢”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共同交流科技创新进展,重点推出一批科技创新精品,促进交流互动,实现互利共赢。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以《服务社会快速发展的地理信息产业》为主题作了报告。他表示,当前很多专业部门并不了解创新后的测绘地理时空大数据,而依旧停留在二维信息时代,很容易被行业边缘化。测绘部门应起到带头作用,将测绘地理信息的创新科技运用到实践中,做一些例如智慧城市、智慧停车场之类的大数据平台。
会议首日发布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脱密技术、PixelGrid6.0、WJ-III制图综合工作站、无人机应急测绘技术体系、新型智能测绘生产产品体系、NewMap时空大数据中心、地理国情监测与分析系统等十余项测绘地理信息最新技术装备。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书记、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到场并致辞。国家局有关司室领导、国家局直属单位领导及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和技术骨干共计600余人参加会议。
(据新华网)
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涉密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成功举办
6月12日至15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国家保密局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举办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涉密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和局所属单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涉密网络“三员”共约120余人参加培训。
国家局高度重视本次培训,会前局保密委主任闵宜仁副局长亲自审定培训工作方案并提出明确要求。国家保密局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积极编排师资力量、认真组织试卷出题及阅卷工作,确保了本次培训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来自国家保密局科学技术司、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等方面的专家分别就涉密网络保密管理法规标准体系,涉密网络保密管理策略,网络设备、服务器与用户终端、应用系统与数据库安全保密管理,安全保密产品管理以及备份恢复与应急响应等内容作了专题授课,并安排了课程答疑。培训班还统一组织了涉密网络管理人员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将由国家保密局统一颁发涉密网络“三员”培训证书。参训学员普遍反映培训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师资权威,通过培训系统了解了国家对涉密网络保密管理有关要求,掌握了涉密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强化了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了涉密网络安全管理技能,对推动本单位涉密网络安全保密防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全省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及应用培训班在长沙举办
为加快推动我省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及应用工作,促进城市管理和服务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 6月8日,全省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及应用培训班在长沙举办。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金勇章同志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强调要大力推进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这项工作,推进地理信息数据社会化的应用,开展数字城市地理工程建设,搭建地理框架平台,实现对社会的服务;并着重对今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测绘法》进行了宣讲,就新测绘法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新测绘法的出台,体现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与时俱进,意义重大;二是切实贯彻领会新法,把握重点;三是反复学习领会,深入宣传,很抓落实。出席开班仪式的还有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质量监督处处长于德全、厅基础测绘处、厅地理信息处及厅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负责人。
此次培训的内容有:新修订的《测绘法》宣传讲解;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介绍;全省市县一体化数字城市建设方案讲解;地理信息建设与应用;市县一体化云平台建设案例介绍;数字县域建设与应用案例介绍。
各市州局分管领导、测绘地理信息科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已开展和拟启动数字城市建设的县市局分管领导、测绘股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厅直属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近220人参加培训。
(据省国土资源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