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栏目>业务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7年第34期(总第165期)

时间:2017-09-22 17:40

【动态集锦】

《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7版)正式发布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通知,正式发布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7版)。2017版《技术大纲》发布对指导各地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试点建设、加强与其他部门智慧城市工作的衔接、全面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5版相比,2017版《技术大纲》进一步明确了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智慧城市中的工作定位,突出了时空大数据和时空信息云平台两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建设目标、建设思路、技术路线及建设要求。2017版《技术大纲》进一步明确了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任务是开展智慧时空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时空基础。时空基础设施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组成,既是不可或缺、基础性的信息资源,又是其他信息交换共享与协同应用的载体,实现基于统一时空基础下的规划、布局、分析和决策。

2017版《技术大纲》规定,作为主要建设内容之一的时空大数据包括历史与现状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公共专题数据、智能感知数据、空间规划数据以及这四类数据的数据引擎和管理分析系统等六部分,强化了对基于时空大数据开展挖掘分析、决策服务的技术要求。

为支撑多类型应用需求,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2017版《技术大纲》将时空信息云平台细化为通用化平台、专业化平台和个性化平台。其中,作为平台建设必备任务内容的专业化平台有两个重要建设方向:一是服务城市“多规合一”工作,打造空间规划平台,二是服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城市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打造生态环境监测平台。

此外,2017版《技术大纲》还从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等方面对示范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出了智慧社区、智慧国土、智慧公安、智慧交通等10项惠及城市重点领域、重大工程、便民利民的应用案例。

(据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网)

国家局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9月11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用、专业数据互换互用、自然灾害协同共防、保障服务互为支持、共性应用技术共研、部门合作深度对接等领域开展合作。国家局局长库热西、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并讲话。

据悉,国家局和中国气象局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2007年7月,两部门就签订了《关于加强地理气象信息数据资源共享与技术合作协议书》;2015年10月,又签署了《地理信息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基础地理信息共享与数据服务、气候资料共享与天气预报服务等方面实施了资源共享及技术服务,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和深厚的友谊。同时,双方在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共建共享、卫星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测绘气象台站站址共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推广使用、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密切协作,有力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气象事业发展。

库热西表示,两局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促进两局在务实合作中推进协同发展,在协同发展中深化互利合作,有力促进双方合作向更多形式、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与气象信息协同服务能力,共同推动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与气象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刘雅鸣感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多年来对气象部门和气象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她指出,自2007年双方签订共享与技术合作协议后的10年间,两部门务实合作、资源互补、互惠互赢,共享数据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卫星导航基准站实现了共建共用,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工作技术交流,有力推动了各自业务科研工作的发展。她强调,当今社会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对各行各业至关重要,对气象部门尤为重要,气象部门将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需求给予大力支持。

(据国土资源部网)

首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正式公布测绘地理信息6项职业资格榜上有名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了首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建立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

此次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140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包括准入类36项、水平评价类23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81项,包括准入类5项、水平评价类76项。准入类职业资格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均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确实需要。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有6项职业资格榜上有名。其中注册测绘师作为准入类职业资格,测绘服务人员下属的大地测量员、摄影测量员、地图绘制员、不动产测绘员、工程测量员作为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

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职业资格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在“职业分类结构不变、职业数量总体缩减30%”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层面确立了测绘地理信息职业分类体系的规模和定位。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数量不减反增,由2类11个职业增加到3类19个职业。新增“地理信息服务人员”类别,与“测绘服务人员”并列,首次在国家级权威标准中确立了地理信息职业的身份和地位。首次明确不动产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导航与位置服务等新型职业,15个测绘地理信息职业被标注为绿色职业,占全国首批127个绿色职业的12%。2013年以来,国务院连续7批集中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达70%以上,测绘地理信息职业资格体系不但完整保留而且持续强化。

此次公布的首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印证了测绘地理信息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指明了方向。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开幕

9月17日,以“精致为用”为主题的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在武汉大学开幕。李德仁院士作了题为《论军民深度融合的空天信息实施智能服务系统》的主旨报告。

开幕式上,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高分专项副总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艾长春,科技部高新司副巡视员梅建平,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副主任赵文波等领导专家分别致辞,高度肯定了高分专项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对专项的后续发展和高分年会表达了良好祝愿。

为丰富年会元素,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定量化应用水平,大会表彰了高分无人飞行器智能感知竞赛、“航天星图杯”高分数据处理软件大赛获奖团队,以及优秀论文作者、高分青年创新基金代表。为充分体现高分技术与产业创新对接,会上,航天星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了高分专项重大创新产业成果——GEOVIS 5空天大数据承载与智能服务平台系列产品。该成果是高分专项“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系统的完善、发展与提升,实现了空天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和高分数据资源共享、服务与共用,引领了高分应用迈向服务化、智能化、产业化。

李德仁院士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就空天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与地面网络深度耦合的集成化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的路线图,为高分对地观测领域落实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推进体系建设、融合应用,提高系统综合效益指明了发展方向。

高分学术年会作为国内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领域的年度盛会,汇集了本领域的顶尖专家和行业用户,持续聚焦军民融合、一带一路、成果转化等政策和技术热点,充分研讨高分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发展,有力推动了高分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升级,显著提升了高分专项的品牌效益。

(据中国科技网)

北斗三号系统全部核心技术已攻克

9月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定位系统所有核心技术都已攻克,产品已经进入研制生产环节。35颗北斗卫星全球组网计划预计在2020年完成。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近日透露,在北斗二号性能的基础上,北斗三号系统的定位精度将提升1至2倍,达到2.5米至5米的水平,并在保留北斗二号短报文功能的同时提升相关性能。今年6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初始服务,可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毫米级的服务,将满足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的需求。

航天科技集团北斗二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杨慧介绍,北斗三号系统在设计之初,就把目标放在比肩尚未发射的第三代GPS导航卫星以及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的设计指标上,定位精度可达2米,设计寿命达12年。

该系统的建设独具特色,采取了星间传输、地基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轨、低轨卫星及地面站的链路互通。“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卫星,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头顶的北斗卫星能与它们取得联系。”杨慧说,北斗三号卫星可以利用星间链路,实现相互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能相互测距,自动“保持队形”。这能使卫星更“自主”,减轻地面的管理维护压力。

冉承其介绍,我国预计11月首次发射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今年年底前发射2组共4颗卫星。

(据科技日报)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7年第34期(总第165期)

693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