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集锦】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工作会在北京召开
12月27日,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在北京召开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工作会。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出席会议并讲话。
宋超智对做好专业认证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做好做实专业认证工作。他指出,专业认证工作是政府职能转移给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通过专业认证有利于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师,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进度做好专业认证工作。在设置测绘工程专业的高校中尽快进行一次整体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专业认证规划,提速专业认证工作。三是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加强行业专家的参与度,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有机融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保证专业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四是加强专业认证工作的宣传。推动以《测绘法》为核心的测绘法律法规体系进学校、进课堂。通过宣传,加大企业参与专业认证的力度,调动企业专家参加专业认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共同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接班人。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山东农业大学、吉林建筑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所高校的认证结论;总结了2017年测绘地理信息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情况,部署了2018年专业认证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组长宁津生院士主持会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总工程师李志刚、人事司副司长雷斌、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院士、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震中及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成员和有关认证专家出席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委员和专家列席会议。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3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标准发布
12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1090项国家标准,其中包括3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系列标准,即《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基本产品规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规范》《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管理系统规范》。
本批次发布的3项标准是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系列国家标准研制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江苏省测绘工程院牵头编制完成。《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基本产品规范》首次明确界定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的产品类型划分、内容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基本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奠定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标准化服务产品提供的基础。《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规范》首次明确规定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提供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设施、服务流程、服务人员、服务质量评价等,适用于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的服务和应用,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和运维具有参考价值,为提升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管理系统规范》首次明确规定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分类和组成、功能要求、配置要求和系统测试等,适用于国家和区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服务管理系统的建设、运维和服务提供,为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管理提供了标准依据,为大幅提高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设效率和管理水平,排除基准站安全管理风险奠定了重要基础。
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对于促进导航定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基准站建设较快,但也存在统筹规划不够、法规标准不完善、有效监管缺乏和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基准站的有序建设和安全应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依据职责主导推进了10余项国家标准研制。这3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在产品生产、服务提供、服务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国家和区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与管理水平,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应用服务和北斗导航产业化推广具有重要作用,并将随着我国空间基准和卫星导航定位服务能力的提升,在自动驾驶等领域持续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门户网站手机版上线
12月29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门户网站手机版(mobile.sbsm.gov.cn)上线运行。
网站手机版选用HTML5适配技术进行建设,共适配了6个一级栏目、37个二级栏目、17个三级栏目和3.5万多篇静态页面,实现了不同品牌、不同系统、不同尺寸的手机自动适配,畅通浏览网站主要栏目和信息,解决了移动端用户访问网站的问题。通过压缩层级、优化设计,实现了界面体验更加友好、信息公开更加丰富、互动交流更加顺畅、服务功能更加便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想看就看,用更加便捷的方式了解测绘地理信息工作。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湖南省首个测绘地理信息军民融合重大工程通过验收
12月21日,省厅在吉首市组织专家对湖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军民融合重大工程“数字湘西州县一体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进行评审验收。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金勇章、湘西自治州常务副州长向恩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政委段共生少将、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院长刘波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国防科技大学相关学院、湘西自治州相关州直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由周成虎院士、邬伦教授等专家组成的评审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工作和技术报告,审查了相关文档资料,观看了系统成果演示,经质询与讨论,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设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项目成果实现了多项创新,同意通过评审验收。
专家组认为,项目制定了湘西州地理信息数据、接口、管理等标准,集成了湘西州多尺度、多类型、多时相、高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成了时空大数据中心,基于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统(HiGIS)搭建了数字湘西州县一体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云平台,开发了精准扶贫、国土资源移动执法等多个市县一体化示范应用,修订完善了《数字湘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实现了标准一体化、数据一体化、平台一体化、硬件一体化、管理一体化,项目建设内容完整、丰富,达到了项目设计要求。项目实现了高精度多维时空大数据的在线计算、智能分析、实时交互和高效管理,大幅提升了时空数据的处理效率,有效改善了行业应用的运行效果,具有用户体验好、计算速度快、可扩展性高、系统服务能力强、分析智能化等特点,设计科学、技术领先、性能优越、自主可控,在高性能地学并行计算等方面创新明显,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数字湘西州县一体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项目是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与国防科技大学军民融合共建项目,于2016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项目是湖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军民融合重大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大学、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三方签订的《测绘地理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书》的具体举措,是军民融合共建的成功案例,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为智慧湘西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省国土资源厅网)
《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图集》正式出版
近日,中国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图集》由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人居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究团队编制,详细展示了国家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和基本格局。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面向新时期进行国土空间开发和管制而开创性提出的空间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自“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目前主体功能区规划已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制度层面。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动态监测过程中,遥感技术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构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一体化对地观测体系,可以全面提升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数据获取与分析能力,形成覆盖全国、统一协调、更新及时、反应迅速、功能完善的主体功能区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实施全过程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图集》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概要阐述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框架,包括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意义和内容、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的信息源基础以及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指标体系。第二部分包括六个图组,分别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及指标、国家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国家优化开发区——京津冀地区遥感监测、国家重点开发区——中原经济区遥感监测、国家限制开发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遥感监测图、国家禁止开发区——太湖风景名胜区遥感监测。
《图集》的编制出版,既将遥感技术应用到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基本格局、空间部署及监测、评估等各方面,进一步全面实时掌握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状况和空间动态变化信息,又通过主体功能区遥感监测应用,进一步深化遥感技术应用层次,提高遥感技术应用水平,从两方面支撑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有效推进和贯彻实施,同时还可以满足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电子政务等高层用户和社会公众对国家主体功能区应用服务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信息支撑价值和良好的应用潜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在《序》中指出,“这是一部十分有特色和应用价值的图集,我对它的出版感到欣慰和高兴,并衷心祝愿研究团队在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中,为建设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作更大贡献。”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