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栏目>业务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8年第11期(总第189期)

时间:2018-03-29 10:34

【焦点关注】

自然资源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3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两会部署安排,为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开好局起好步。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陆昊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两会是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意义重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从国家根本法上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修正案》。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在人大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宪法修正案、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精神。会议强调,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是自然资源部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要求,一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二要坚定不移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三要全力以赴完成两会确定的组建自然资源部及各项工作任务。

会议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是更好适应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推动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要用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坚决贯彻中央改革决定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四个意识”;要通过思想发动和纪律保障,保证部门组建过程中工作的连续、稳定、转换和创新的统一,推进改革和重要工作“两不误”“双促进”,保持干部队伍稳定、职责按期交接,在新时代背景下、更高层次上准确理解中央对自然资源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推进自然资源领域管理思路、体制机制、科技支撑创新。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

 

 

 

【北斗导航】

我国成功发射第三十颗、第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3月30日1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第七、八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再经轨控和相位捕获后,进入工作轨道。后续将进行集成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六颗北斗三号卫星进行组网运行。   

按照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年底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据北斗网)

 

【产业发展】

空间大数据助力数字中国城市规划、精准扶贫、智慧农业最受益

互联网时代或许将要过去,即将迎来人工智能或其他智能时代,但不论命名如何,核心都是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利用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手段挖掘数据价值,让数据成为城市大脑的中枢,让数字化转型从最初的行业变革扩展到社会民生。

在诸多类型的大数据中,连通最多行业、可跨越时空、地域限制的非“空间大数据”莫属。正是由于“空间大数据”像水电气一般融入各行各业,所以今后的“数字中国”建设更需依靠底层数据的彻底打通,由此打造便民惠民的服务型政府,完善民生体系。

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智慧农业

空间大数据首先让人想到国土、规划等宏观层面事务,其实“空间大数据”还可与产业规划、民生应用相结合,个人出行导航就是其中的高频应用场景。

结合当前“数字中国”建设理念,行业内外认为,“空间大数据”可重点应用在城市基础建设、社会治理和智慧农业中,打造科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精准扶贫和精准农业。

比如,三维建模让城市规划事先得到真实模拟效果、减少“开拉锁”式工程,城市产业与空间大数据结合后可与人口大数据、法人大数据连通并实现精准扶贫,农业资源和产业发展在空间地图上的表达可让农业实时感知环境影响因素并实现灾害预警。

空间大数据“入地”看规划  提高地下管廊利用率

我国城市地下管廊纷繁众多但权属不一,各部门各自为政独立规划,极易发生规划冲突、互相影响事件,由于管廊直接供应用水、能源和通信等,这就对公共安全造成隐患。

将地下管廊位置、分布和其他信息转换为空间大数据表达,则可在统一数据平台和“一张图”上展现所有管廊情况,借助未来多级政府部门的平台连通则可压缩各类审批流程,不同级别间数据共享。空间大数据分析平台还可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用三维建模可视化地展示规划结果和维修保养过程。

加入数字中国的重要通信基础——物联网技术后,管廊三维模型能更直观地展现管廊整个的运营状态和微观细节,实时更新数据,实现了主动监测、主动分析、主动预警、辅助决策等的智能化应用。

贫困情况数据化“上图”  空间大数据实现精准扶贫

利用最新最全的贫困户数据,结合地理位置进行可视化展现,对人口、公共服务、旅游等数据统一展现在贫困地图上,精准找出贫困原因和产业机会,建立“基础数据支撑平台、脱贫指挥调度平台、项目资金管理平台、扶贫工作巡检平台”四大平台,空间大数据让扶贫更加因地制宜,适合当地所需,提高实操性。

产业大数据涉及多类型的丰富数据,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掺杂,这就要求对源数据精确归类、贴上地图标签,以便让数据“上图”变为空间位置语言。

农业全流程搭车空间大数据  灾害预警减少损失

农业大数据主要指来自作物种植面积与田块分布、水土资源状况、药肥使用情况、农机作业状况、粮食总产与单产、粮食物流加工与消费等领域的大数据,这些均可与空间位置信息联系。在“一张图”上展现农田种植面积、水资源、农产品产量及分布后,则可精准了解某一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突出问题,结合其他产业分布和产业一张图,则可借助其他产业带动农业增速发展,整体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据赛迪网

国内首张许可证颁发 无人机配送进入合法运营阶段

据顺丰控股公告,其子公司江西丰羽顺途科技有限公司27日获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许可证。这意味着中国无人机物流配送进入合法运营阶段。

2013年起,全球范围内的多家企业先后试水无人机物流,但大都因为法规政策上的紧缩纷纷遭遇发展瓶颈。亚马逊的物流无人机由于一直没有得到FAA的政策批准,发展明显受阻,不得不奔赴加拿大进行测试工作,在美国本土的规模化商用遥遥无期。

在中国,无人机物流商业运营的合法化,是通往智慧物流时代的里程碑,意味着顺丰所构想的“三段式空运网”中的末端配送段已开始进入商业化的运行阶段。“三段式空运网”即是“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三段式空运网实现36小时通达全国。

在业内人士眼中,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运力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物流服务能力,为陆路交通不便的地区提供站点到站点的物流运输服务及异步交接,实现对服务覆盖范围的延伸。

(据泰伯网)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8年第11期(总第189期)

693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