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特色栏目>业务工作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9年第29期(总第250期)

时间:2019-11-05 15:26

【动态集锦】

中国成功发射高分七号卫星将提高中国测绘图像数据自给率

北京时间11月3日11时22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七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高分七号卫星是中国首颗民用亚米级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主要用户部门是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统计局。卫星在轨运行后,将在国土测绘、城乡建设、统计调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城市群发展规划、农业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测绘卫星工程水平,提高中国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图像数据自给率。

高分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专项启动实施9年多来,已成功发射高分一号高分宽幅、高分二号亚米全色、高分三号1米雷达、高分四号同步凝视、高分五号高光谱观测、高分六号陆地应急监测等多颗卫星;高分数据在20多个行业、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广泛应用。

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分别研制的精致高分试验卫星和苏丹科学实验卫星一号,以及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潇湘一号08星。

高分七号卫星和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6次航天飞行。

(据人民网)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标准修订启动会召开

10月24日,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在西安组织召开《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标准修订启动会,来自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自然资源部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江苏省测绘工程院等8家参编单位的12位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课题组结合前期收集资料情况就标准需要修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和充分的讨论,明确了标准的定位、范围,认为《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标准,此次修订主要针对现行先进技术缺失的内容进行补充,就重要技术细节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修订,并对后续的工作内容和进度进行了分工和安排。

上一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标准正式发布于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十分广泛,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促进测绘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次修订将结合近10年来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最新发展对标准进行修改,提升标准的现势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下一步,课题组将按照本次会议的分工与安排尽快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为标准修订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据中国测绘网)

国内首款5G网络智能110吨无人驾驶矿用车亮相

近日,一台5G网络智能110吨无人驾驶矿用车亮相2019世界VR产业大会。该车具有自动下达作业任务、自动装卸、自主行驶、自动规划地图、智能自主避障等功能,是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成果。

该矿车由中国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三江航天重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江铜集团城门山铜矿、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和航天系统公司联合研制。该车包含一体化直接线控、4D光场智能、图像处理、无线通讯、人工智能等系统,应用了矿山高精度地图控制算法研究、高精度定位技术、车辆动力学模型搭建等30多项关键技术。

据悉,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车是航天重工发展高端矿用智能装备的创新和战略项目,也是在智慧矿山建设中实施的关键智能装备之一。

(据泰伯网)

全国智慧城市代码标识体系发布,城市代码申领工作正式启动

近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全球城市智慧工程技术研究(北京)中心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联合发布了智慧城市代码标识体系,并同时启动各城市代码申领工作。

该系统应用区块链技术,将为城市智能化建设提供支撑。申领工作正式启动后,目前已经有近100个城市积极参与。

据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贺可嘉介绍,在网络和新兴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部门、各行业编码不统一、数据不互通、应用不兼容等问题依然突出,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举个例子,我们如果在家里做这种智慧家居,那么可能我们的空调、冰箱都得是一个品牌的,它才能进行互联互通。其实智慧城市是相同的,有了城市代码之后,我们会把所有的智慧数据平台都集合在这个城市代码上,通过集成发挥全部的作用”,贺可嘉说道。

当有了统一的编码系统,城市管理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包括公交车、路灯、管道等公共设施,都可以通过“扫码”的形式进行统一管理。此外,未来每一个公民还可以认领属于自己的一个二维码,它可以集成个人的全部信息,甚至替代身份证、户口本、银行卡等证件,真正实现信息时代的万物互联。

贺可嘉表示,“普通公民拿这个代码,就可以去查询自己的身份信息,甚至在交电话费或者是交煤气费时都可以使用。然后通过给别人不同的授权,让别人在扫他的码时,分配到他想要支配的一些相关工作和愿望。”

“可以给不同的人不同的授权”,这也是此次发布的城市代码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例如,一个公安部门的二维码,市民扫出来的可能是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和公安系统对外提供的服务信息;而得到专门授权的人员扫描二维码,就能接收到更多的内部信息。这也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保证了信息的安全。

此外,本次发布的城市代码首次采用国际认可的编码方式,每个代码都是全球唯一的,任何一个软件都可以进行扫描,从而实现各行业、各单位信息互通。

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超介绍,城市代码标识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代码标识体系是基于中国首个全球顶级节点代码MA 而研究设计的,符合ISO/IEC 15459国际标准,将为各个城市及城市管理对象分配全球唯一数字标识。

例如:石家庄城市代码MA.156.1301、石市城管部门标识代码MA.156.1301.01、石市交通部门标识代码MA.156.1301.02……从“根”上实现城市各要素标识代码统一和标准化,将有效促进解决城市各行业标识不统一、数据共享难等问题,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张超表示,智慧城市代码标识体系底层基于区块链技术,是由中国自主研发、自主分配和管理的,具有统一分配规则、分布式存储解析、代码不可篡改的特性,可实现城市内部和城市间各要素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是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创新实践。

据了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此次,三方联合建设智慧城市代码发行机构和管理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代码申领工作,将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据泰伯网)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动态2019年第29期(总第250期)

1052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