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三角洲项目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西临湘江、北依浏阳河,东接芙蓉路,南临三一大道,是长沙的一块风水宝地,同时也是贫困人口密集、人居条件恶劣、水患严重的旧城区,属三类工业区和典型的棚户区。区内集中了35家污染企业,其中90%的企业处于停产或濒临破产状态;有居民和企业职工近3万人,50%左右靠领取低保补助生活,40%左右的拆迁户户均居住面积低于40平方米。同时,由于三角洲四周高、中间低的低洼地形,如果沿用传统的开发模式将需要大量填充土方,工程量巨大,成为旧城改造的“老大难”。
为彻底改变片区的恶劣居住环境,充分利用该地区两水交汇的滨水景观资源和三面环路的良好交通条件,长沙市人民政府通过深入研究、调研论证,决定参照2007年国土资源部在无锡会议上,由董国良先生提出的“人车竖向分流”方式开发这片土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旧城改造城市建设节地开发新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在海拔32m左右标高形成快速便捷的机动车动态交通系统;在38m标高以下架空两层,形成可容纳3万个停车泊位的静态交通系统;在标高约38m平台层,形成步行与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和绿地率高于50%、舒适宜人的立体绿化系统。三个系统通过竖向分离实现交通组织效率和绿化效率的最大化。
和传统开发模式相比,减少地下室开挖深度3-4米,节约土方开挖总量约240万方。总建筑面积由300多万平方米增至540万平方米,容积率由2.0增至2.8,开发强度提高了40%,相当于节约土地58.62公顷。以300万元/亩计算,土地增值26.49亿元,同时可节约工程投资2.23亿元,绿地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
2007年7月24日,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摘牌,以92亿元竞得新河三角洲78.5公顷经营性用地。该项目总投资300亿元,计划总建筑面积53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占地63.2公顷,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占地15.3公顷,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分为启动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期开发。其中,启动期占地面积21.3公顷,计划建设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预计于2013年底完成;发展期占地面积18.3公顷,计划建设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预计于2017年底完成;成熟期总占地面积32.9公顷,总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预计于2019年底完成。目前,启动期中的首批8栋住宅共计1450套住房已全部售完,今年5月5日已向业主交房。该处住宅的建筑密度只有12%,绿地率超过50%。另两处住宅区的主体建筑均已建成,正进入内外装修及小区配套整治阶段,整个片区内的道路建设已基本完工,公共配套设施正有序建设中。
该项目被国土资源部和科技部列为“十一五”科技创新课题。从实践看,不但实现了空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土地的集约利用,而且使土地资产的价值得以充分显现。解决了我国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旧城改造难题,这是我国城市开发建设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