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04-05 00:00
前 言
世纪之交,人类正步入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随着测绘科学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与融合,测绘技术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现代测绘技术作为信息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数字地球”概念的出现,为以3S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提供国家地理空间数据框架为主要任务的测绘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
“数字地球”对人类的积极作用,无论怎么估价都不会过分。“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人类信息,是组织人类社会信息的最佳方式。借助“数字地球”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地球空间数据,可以提出解决人类正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去认识、开发和保护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研究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运行状况、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等,可以对地球进行有效的规划、监测和管理。
为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与机遇,我省应从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及时制定“数字湖南”发展战略,作为我省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数字湖南”建设中发挥基础、骨干作用,既是我省测绘工作面临的重大机遇,也是我省测绘工作者必须肩负的历史重任。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我们一定能在新世纪创造新辉煌,将我省测绘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九五“测绘事业的主要成就和“十五”所面临的形势
(一) 主要进展
“九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测绘局的指导下,我省测绘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
1.基础测绘列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测绘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1997年省政府将基础测绘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同时根据国家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安排了基础测绘专项经费。到1999年末,省直属基础测绘单位已拥有固定资产原值达4791.2万元,其中,房产2175.7万元、仪器设备2615.5万元,固定资产比“八五”净增2080.8万元。
“九五”期间,省直属测绘生产单位预计可完成88万测绘工日,超额“九五”计划12.8%。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分别为: 一是测制1:1万地形图5万平方公里1741幅(秘密级),初步改善了我省沿京广线经济开发带地区基础测绘成果陈旧的状况;二是研制和生产了洞庭湖区1:1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627幅,1:1万数字高程模型(DEM)983幅等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数字化测绘产品,为我省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现代测绘技术支持;三是完成了全省1:25万基础地理信息库的建设工作;四是完成了洞庭湖、长沙、衡阳、郴州、常德、邵阳、永州等地区共计174495平方公里的航空遥感工作;五是完成了全省县城关镇以上城镇的初始地籍测绘工作,完成了4136 公里的省界勘界测绘工作;六是开展了工程测量、房产测绘、公路带状图测绘、地形图数字化、立体地图制作等工作,其中完成的项目有长沙市、株洲市城市大比例尺航测成图,长常、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以及全省交通重点建设工程带状图测绘等;七是完成了全省7540座测量标志的普查工作,维护四等以上测量标志1000余座;八是对外合作开始起步,为我省与加拿大合作开发钱粮湖防汛示范工程提供了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线划图,与外商合作生产国外数字彩色正射影像地形图,为开拓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
“九五”前四年,省测绘部门为各级党政军机关和经济建设部门宏观经济决策、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防灾救灾、重点建设工程、国防建设、科学研究等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54570 幅,各等级测量控制成果3868点。编辑出版各种地图集、地图册、挂图352种。测绘工作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保障服务。
2.初步建立起我省数字化测绘基础设施,测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期间,我省省级基础地理信息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已分别建成了5个计算机局域网。改建、扩建数字化测绘生产场地1400平方米,装备各种数字化生产设备300余台(件),拥有一批功能较齐全、技术先进的数字化测绘软件,初步形成了数字化测绘生产、检查、验收、管理的组织体系。
3.初步形成我省测绘法规体系,依法行政管理能力明显增强。“九五”期间,测绘立法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先后通过了《湖南省测绘管理条例》、《湖南省测量标志保护办法》、《湖南省测绘任务登记办法》、《湖南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开展了《湖南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的调研、起草、论证工作和测绘产品质量、测绘市场、地图编制出版、测量标志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和执法工作,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0多起。
“九五”期间,全省测绘行政管理职能和机构已延伸到全省14个市(州)和70%的县(市),各市、县级国土管理部门均内设了测绘管理科(股),并与本级政府的测绘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依法履行测绘行政管理职能。至1999年末,已对全省384个测绘单位依法核发了测绘资格证书,测绘行业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1992年12月、1996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两次为测绘工作题词:“发展我国测绘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加强测绘工作,发展地理信息产业”,1998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前几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了‘知识经济’,最近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真是日新月异啊。”“中国也要搞‘数字地球’。”2000年3月12日,江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又一次强调指出:“要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江总书记的题词和讲话,为测绘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今世界,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速“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运用航天飞机,卫星技术进行全球范围的地理信息资源的采集,建立国家和区域的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抡占信息化建设的制高点,把地理信息资源转化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财富。
在中国,科学界和政府高层已认识到,信息产业代表了当今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是我国有可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领域。沿海发达地区反应敏锐,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其它地区也不甘落后,奋起直追,争取在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中取得一席之地。
湖南的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较大程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但是与发达省市相比,信息源相对落后,“有路无货”问题日益突出。
从面向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来看,从我省经济和社会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需求与解决信息化建设瓶颈问题来看,测绘事业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的有:
1.基础测绘更新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基础测绘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虽然“九五”期间,省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测绘的投入,但是,投入与需求仍相差较大,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测绘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替代性认识不足,没有认真履行《湖南省测绘管理条例》规定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基础测绘规划的实施,并根据财力状况,增加对基础测绘的投入”的职责,对基础测绘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全省7761幅1:1万地形图中,只有37.8%是九十年代测制的,其余均为八十年代,甚至是七十年代测制的,现势性很差。按“九五”投入产出水平计算,全省更新一次需20年以上,与发达省、市每5至8年更新一次相比差距很大。难以满足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及全社会对更新及时,现势性强的测绘产品的需要。这种状况,将制约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2.测绘法制建设亟待加强。我省在测绘行业管理、测绘市场管理和基础测绘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不完善、法律条文操作性不强、法律义务与法律责任内容设置不配套、有关职能不够明确,执法监察力度不大。由此,在测绘管理中经常出现有法难依、违法难究现象。无证或超证载范围测绘、测绘产品质量低劣、盗版侵权、非法编制出版地图等违法现象屡禁不止。
3.测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设施体系不配套,尚未实现与政府信息系统连网,数字化测绘规模生产能力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我省信息化进程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社会化服务程度和水平亟待提高。
二、“十五”和2015年测绘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
为贯彻落实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测绘事业跨世纪发展的要求,为湖南在新世纪的腾飞提供高科技测绘保障,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编制《湖南省测绘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15年规划》。
“十五”期间我省测绘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南,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构筑“数字湖南”基础框架为目标,加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调整基础测绘队伍结构,强化测绘行业管理,努力开创测绘事业的新局面,为解决我省人口、资源、环境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可靠的测绘技术支撑。
“十五”期间我省测绘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健全地方测绘法规体系,依法行政,强化测绘管理;建立基础测绘定期更新投入机制,加速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体系建设,构筑“数字湖南”基础框架,提高公共测绘应用服务水平;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长期稳定的测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到2015年测绘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测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完成“数字湖南”基础框架,形成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态的我省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体系,满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的需求。
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思路是:
(一)加强测绘法制建设,健全我省有关测绘的行政、经济和技术法规体系,强化测绘行业管理,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二)强化各级政府管理基础测绘的职能,依法将基础测绘纳入全省和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稳定的基础测绘定期更新机制和相匹配的投入机制,提高公共测绘产品的社会分发服务能力,建立测绘与各部门开展协同应用的服务管理模式。
(四)深化测绘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测绘行业政策,开展测绘行业的调整与重组。加快基础测绘生产组织结构调整。
(五)弘扬“爱祖国、爱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抓好测绘行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十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十五”期间,构筑“数字湖南”基础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工作:
(一)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和数据库建设
1.1:1万地形图(秘密级)更新工作。在“十五”期间,采用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叠加地形要素及核心地物要素的数字正射影象地形图为主的更新方式。更新4000幅1:1万地形图,平均每年更新800幅。进一步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的现势性。
2.健全和完善全省大地测量控制网。鉴于我省大地测量控制网破坏严重以及国家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已经启用,“十五”期间,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省建立含500个控制点的GPS C级网。2015年前,结合国家大地水准面改造,完成全省三、四等水准网改建。
3.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库。在“十五”期间计划建成覆盖全省的1:5万数字正射影像(含全省TM和Spot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建立全省4627幅1:1万数字正射影像、4000幅框架要素矢量数据、5000余幅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建立各等级大地成果数据库。
4.做好全省航空、航天遥感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工作。“十五”期间,为保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结合国家测绘局的航空摄影计划,衔接安排好省年度摄影计划,并根据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收集卫星遥感资料。建立起航空摄影从制定年度计划、组织实施、资料验收、分发服务到开发应用的管理体系。
(二)基础测绘设施建设
基础测绘设施主要是指基础地理信息从数据获取、加工处理、维护更新到分发服务的整个产业技术体系中技术装备的条件和能力。“十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是:
1.承担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省级单位工程,加速我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体系建设。“十五”期间,按照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安排,规划好我省基础测绘设施建设,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把建设好我省基础测绘设施,形成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体系作为工作重点。
建设我省基础测绘设施,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体系。增加与基础测绘更新周期需要相匹配的生产设备和设施,扩大数字化测绘生产规模。
(2)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分发、服务网络体系。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网络,要求上与国家节点连结,下与各市、州地理信息中心连结。并通过国家信息公用通信网络与省行政首脑办公决策系统、防汛调度指挥决策系统及各专业信息系统连结。
2.建立GPS服务体系。2005年前,完成建设全省GPS跟踪站网的可行性研究和前期立项工作,到2010年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建立1至2个GPS跟踪站;到2015年建成包含3至5个连续运行的GPS跟踪站网、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处理和分析中心及用户服务网络的GPS综合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精密星历信息;提供交通监控、地壳形变监测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提供大气对流层中可降水份和电离层中电子浓度信息。基本完成我省大地测量由传统模式向以卫星实时定位为主的现代模式过渡。
(三)现代测绘应用工程
在“十五”期间,围绕我省经济工作重心,重点抓好的现代测绘科技应用工程是:
1.建设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城乡综合地理信息系统。采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建设包括长株潭三市城区300平方公里1:2千彩色影像、2085平方公里1:5千黑白影像和航天遥感影像融合、4600平方公里1:1万数字化测绘成果形成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在该系统的基础上加载各类相关信息,形成三市社会经济信息系统、防洪信息系统、土地利用遥感信息系统和环境遥感监测信息系统,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现代测绘技术支撑
2.建设洞庭湖防汛调度指挥决策系统测绘工程,为防洪减灾提供现代测绘技术支持。建设洞庭湖防汛调度指挥决策系统,是我省防汛指挥、洪水预报、灾情评估的需要。在“十五”期间,根据洞庭湖防汛调度指挥决策系统需要,建成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区域数字正射影象、数字高程模型及相关要素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3.建设湖南省综合省情地理信息系统(简称“9202”工程)。“9202”工程是政府办公决策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综合国情、省情信息,为各级政府进行经济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政务信息管理决策提供有关基础地理信息依据和工作平台。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及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完成了“9202”一、二期工程建设。尽快建设我省的“9202”系统是政府办公信息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9202”工程的结构分为前端应用系统和后端信息支持系统。前端应用系统将连结政府宏观决策网,后端支持系统建在测绘部门,为政府办公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建立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系统。利用航空航天遥感、GIS技术为我省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确保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供测绘高新技术支持。
5.建设湖南省航天遥感国土资源动态监测技术体系。从“十五”至2015年,逐步运用高分辨率航天遥感数据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建立土地覆盖数据库,使土地管理的科技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地理信息社会化服务
1.开展基础地理信息的网络化社会服务,是测绘工作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重要内容,“十五”期间,要着力推进基础地理信息网上目录查询、专题地图浏览、地图出版介绍、非密级资料下载的网络服务体系。
2.建立公共测绘产品服务体系。为政府宏观决策、重点建设工程、防灾救灾、城市化发展战略(含小城镇建设)、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现代化示范、人口控制、社会治安等提供公共测绘产品服务。
3.做好重点建设工程测绘工作。“十五”期间,重点做好为洞庭湖防洪与移民建镇,湘、资、沅、澧四水治理与开发,长江整治与堤防建设,城市防洪建设,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测绘保障工作;为国道、省道等公路重点建设工程,铁路修建、改造、枢纽建设工程,机场新(扩)建及港口港区建设工程,新(扩)建电厂及全省电网改造做好测绘保障工作。
四、对策与措施
2.建立全省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省、市、县三级测绘行政管理体系。加强现有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建设,进一步健全全省各县(市)测绘行政管理机构。强化对各级测绘行政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的监督管理,提高测绘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3.加强基础测绘分级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关于基础测绘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省级基础测绘管理,推动全省各市、县将本地区基础测绘计划纳入同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市、县基础测绘更新投入机制。
4.加强地籍测绘行政管理。使地籍测绘逐步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地籍测绘技术标准,强化地籍测绘资格认证、地籍测绘项目申报审批、地籍测绘成果质量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