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媒体关注

【三湘都市报】湖南坐拥好水 多处资源未开发为何打不出好“牌”

  时间:2014-07-16 16:33

现状

湖南矿泉水最大允许开采量为21697/天,实际年产量仅有6.54万吨。

探因

湖南矿泉水资源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却独缺“叫得响”的品牌。

对策

面对“强敌”,走产业升级的突围之路成必然选择。

湖南正面临坐拥宝库却没有开发的尴尬。

“全国4000多处矿泉水资源,湖南就有300多处,占比近1/10,却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湖南矿泉水协会副秘书长夏国纬曾痛心疾首地向记者感叹。

在国外卖得比牛奶还贵的矿泉水,现在却如此不受人重视,大家坐拥宝地却不识货,这让湖南矿泉水行业业内人士揪心不已。

【困境】

湖南多处矿泉水资源未开发

众多水企开始争抢矿泉水源,而不为人知的却是,湖南坐拥宝库却无法开发。

根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我省饮用天然矿泉水种类齐全,水量丰富,水质优良,以偏硅酸型、锶型矿泉水为主。

全省经分析认证含有矿物质的泉点有327处。经勘查并鉴定为天然饮用矿泉水泉点96(其中鉴定证号为国家级71),分布于14个市州73个县。

全省矿泉水总量还未完全查明,按照已鉴定的96处矿泉水统计,其最大允许开采量为21697.12/天。

拥有这么多矿泉水资源,湖南也不是没有开发过。

事实上,自1985年首次开发平江福寿山矿泉水以来,我省陆续开发了华容南山、益阳桃花仑、湘乡东山、株洲天宝、衡阳船山、靖州飞山不老泉、灰汤岩溪乐、隆回正康等矿泉水生产企业或厂家,高峰时期全省有40多家生产企业。

不过,却都因经营不善,销路不畅,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大多数生产企业停产倒闭。

截至2013年底,全省保有生产企业10家,均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5人,年产量6.54万吨,年产值616万元,年利润79.3万元。

【破局】

湖南矿泉水需要龙头企业

天然矿泉水优势的逐渐显现,让这个不具备天然商业基因的产业迅速蹿红。国内巨头的抢食战略,让长沙本土桶装矿泉水生产企业备感压力,面对外来者的攻城略地,本地企业走产业升级的突围之路成了必然选择。

“盲目开发,品牌缺失,大企业不多,小、乱、杂现象严重,这些都影响了本土桶装矿泉水企业的品牌与收益。”夏国纬告诉记者。

他说,在欧洲,矿泉水行业绝对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利润率甚至高出国民经济平均利润率的几倍。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法国的“依云”,所有人都知道它是高档水,数十元一小瓶的价格仍旧让人们趋之若鹜。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湖南许多矿泉水资源都与其水源一样优秀。

“虽然湖南坐拥优质水源地,可有几个品牌叫得响?眼下行业的同质化竞争激烈,必须把自己的优势拿出来,产业升级是必由之路。”夏国纬告诉记者,矿泉水是稀缺资源,得水源者必能得天下。

“现在最缺的是龙头企业的带动。”夏国纬坦言,湖南不缺好水,如果有几家有实力的企业能来湖南进行开发,湖南矿泉水市场的未来将不可低估。

■记者 刘玲玲

背景

品牌矿泉水的圈地运动

事实上,湖南还未重视的矿泉水源,早已成知名水企竞相争夺的焦点。

据悉,仅在吉林省靖宇县经济开发区一段长度不过5公里左右的公路两侧,就聚集了不少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知名企业,如娃哈哈、康师傅、农夫山泉、天士力、恒大集团等。

事实上,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争抢水源地。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经专家评审鉴定合格的矿泉水水源虽然多达4000多处,允许开采资源量约18亿立方米/年,开发利用的矿泉水资源量约5000万立方米/年,但仅占允许开采量的3%左右。

“很多水生产企业都在寻找新的水源地,意图签下这些优质水源的独家开发权和经营权。”浏阳市水老官矿泉水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好水源已为数不多,优质的矿泉水源更是屈指可数,好的水源已经成为稀缺资源。

【三湘都市报】湖南坐拥好水 多处资源未开发为何打不出好“牌”

6929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