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息公开>工作动态>自然资源要闻

“锡田模式”促湖南地质找矿获重大成果

  时间:2010-09-09 00:00

近日召开的湖南锡田地区勘查新机制示范成果现场交流会透露,锡田地区不仅地质找矿成果显著,而且取得了颇具特色的锡田找矿新机制。在“锡田模式”的直接推动下,湖南在南岭地区特大型锡田矿区探获钨、锡资源量32万吨,潜在价值300亿元以上。 

据了解,与会专家把“锡田模式”概括为“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统一部署、有序推进;矿权整合、地方支持;快速突破、多方共赢。” 

公益先行、商业跟进,为锡田地区找矿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锡田位于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南岭地区,面积150平方公里,钨、锡矿床类型齐全。中国地质调查局坚持公益先行原则,加强基础地质工作,不断取得新发现,为整装勘查奠定了基础。资金实力雄厚、诚信度高的大型国企——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迅速跟进,现已投入5000余万元开展普查——详查工作,完成钻探工作量27618米,求得首采地段较高级别资源储量8.5万吨,为尽快投入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 

而为了统一部署锡田地区矿产勘查工作,促进找矿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和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有关各方编制了实施方案,从矿产远景调查、矿区评价、勘查示范和综合研究四个层次部署工作,协议各方积极协调,统一组织项目实施,有条不紊地促进项目不断取得找矿新发现。 

矿权整合、地方支持为锡田找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根据整装勘查需要,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对已有探、采矿权人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进行整合,将相关探矿权依法转入“湖南有色锡田矿业有限公司”,并对整装勘查区的新设探矿权配合主体勘查单位设置,使其满足整装勘查的需要,为商业性勘查开发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锡田地区地质找矿的快速突破则得益于多方联动。公益性地质找矿工作发挥了引导商业性地质工作的作用,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成效;湖南地勘局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促进了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企业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资源基地。 

截至目前,国家在锡田地区累计投入经费4000余万,带动各方共投入资金上亿元,完成钻探45000米,探获钨、锡资源量32万吨;同时,外围也发现大型矿产地1处,中型矿产地2处,显示出巨大的找矿前景。具有湖南锡田特色的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经验将进一步总结并向全国推广,“锡田模式”将与安徽“泥河模式”、河南“嵩县模式”等具有同样的示范作用和意义。(供稿:宣传中心)

 

“锡田模式”促湖南地质找矿获重大成果

694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