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4 10:40
近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报,公布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及激励措施。省厅组织实施的常德市、湘潭市、郴州市、永州市,衡山县、渌口区、安化县、溆浦县、双峰县、平江县、长沙县、慈利县、龙山县、湘乡市等14个市、县市区,闲置土地处置率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等工作成效明显,被通报表扬,并按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每个市500亩、每个县市区300亩标准给予奖励。 祝贺这些被通报表扬的市、县市区,为什么他们的工作这么高效呢?今天分享常德市工作经验,供各地借鉴学习。
近年来,常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系列重要论述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精神,特别是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出台一系列工作措施后,常德市局党组高度重视、高位部署、高效推进,采取“五个二”措施强力推进月清“三地”等重点工作,闲置土地处置率全省第一,月度违法用地全省最少,月清月结全省最快,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连续8年“零约谈、零问责”,彻底规范了土地开发利用秩序,开创了土地管理新局面。
一、顺应两大任务形势。一是顺应政治机关建设的高站位形势。局党组坚持政治机关属性,切实担负起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两大使命,把土地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每月主持召开土地管理月调度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分析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工作落实,形成长效机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二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形势。统筹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认真落实三大体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强化土地要素管理,全面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以经营城市的思维推动城市规划和项目建设,坚持精明增长、精算平衡的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两大攻坚重点。一是聚焦耕地保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抓好“牛鼻子”,念好“紧箍咒”,打好“组合拳”,进一步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强化728万亩耕地、6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数量、质量双到位。二是聚焦月清“三地”。强力推进月清“三地”工作,着力构建土地精细化供应管理体系,做到月发现、月预警、月处置、月清零。2020年闲置土地处置率95.6%,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55.54%,月度违法用地处置率100%,三项工作排名全省前列。
三、补齐两大监督短板。一是补齐源头治理短板。把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加强动态巡查,建立工作台账,形成问题清单,强化整改落实,对新增违法用地问题露头就打,对存量违法用地问题销号清零,坚决杜绝“边整改边违法”的行为。二是补齐立案查办短板。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加大立案查办力度,充分发挥约谈问责、通报、媒体曝光等方式的震慑作用,全力遏制自然资源违法行为。2020年公开曝光典型案件8期39起案件,查处一起、公开一起、震慑一片、规范一批。
四、构建两大协同机制。一是构建落实协同机制。市县两级之间、市局内部之间、市县与省厅纵向之间加强协同,建立落实土地管理月调度会协同机制,明确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担任总联络人,局办公室牵头负责落实协同机制,相关科室(单位)常态化汇报工作情况,形成“1+1+X”无缝对接模式。二是构建监督协同机制。明确市纪委监委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担任总负责人,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加强与市纪委监委、检察院、法院、公安、审计、社会诚信等部门的联动,对违法案件进行查处,强化工作合力。
五、克服两大不良作风。一是克服形式主义。坚持跟踪问效,刀刃内向,直面问题,定期通报,坚决杜绝不通报具体问题流于形式的做法,对通报问题不按时整改的,对月度清单不及时销号的,由监督协同机制予以查办,既查事又查人,既问责又追责。二是克服官僚主义。局领导亲自抓、亲自管,加强现场调研,狠抓工作落实,严肃整治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现场的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开会念稿子、干事躲空子的慵懒做法,将工作效果与绩效考核、选人用人、职级晋升等结合起来,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创先争优的好氛围。(常德市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