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科学普及

湖南钒矿资源概况

时间:2022-05-25 11:08

湖南境内的钒矿资源不是很多,经过勘查的矿区14处,其中仅有一个大型钒矿区,为岳阳县新开塘钒矿,已探明的储量193万吨(50万吨为大型),其他矿区均为中小型。 

钒矿是钢铁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用量不大,仅占千分之几,但属必不可少的矿产。在炼钢时,加入钒元素之后,才能提高钢的强度、韧度,唯有这种钢材,才可用作生产切削工具和发动机、船舰、飞机、坦克、机动车辆以及机器的部件及国防尖端工业方面的器件。钒除了冶炼钒钢以外,还可参于冶炼出金钢及各种含钒的合金。

在化学工业中,钒的氧化物可用于生产硫酸、精炼石油制、作染料及染料的催化剂、化学试剂、彩色胶片,有色玻璃等。

自然界的钒矿很少见到单独的钒矿床,一般都与其它矿产共生,如钒钛磁铁矿,沉积的铝土矿、磷矿、黑色页岩型钼镍钒矿床。湖南省已勘查的钒矿床,基本都是黑色页岩型矿床。现以岳阳新开塘大型钒矿床为例介绍如下。

该矿床位于岳阳县城以北12公里处。矿区地质构造是一个北西、东南走向的向斜,名称为新开塘向斜,向斜由外而内,由元古界冷家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地层组成。矿层发育于寒武系下统水井沱组黑色页岩中,黑色页岩已经变质成石煤,钒矿层分布于向斜中部。全矿区划为二个井田。在Ⅰ井田内有五层矿,总厚度28.95米,含V2O5为0.801%,(工业品位为0.6%)矿石类型为石煤型,其储量占90%。Ⅱ井田内矿层与Ⅰ井田相似,矿厚27.38米,含V2O5为0.845%。金矿区探明储量为193.98万吨。 

该矿由冶金235队于1959年—1961年间经普查发现,1963—1964年间,省地质局区测队通过区测查明了远景。1963年—1964年间,235队采大样200吨,委托锦州铁合金厂进行了半工业性的选冶试验,采用焙烧—水浸—沉淀工艺流程,获得成功,钒的浸出率达89.54%,沉淀率达98%以上,所获钒精矿V2O5含量达77.3—83.28%,肯定了该矿具有可供工业开发利用价值。 

1973年,省地质局401队进入矿区勘查,本着以钒矿勘查为主,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石煤等资源的综合利用。1975年,进一步采大样送到地质部广东第9实验室进行选冶试验,采用焙烧—酸浸—萃取工艺流程,也获得较好的结果,所获产品浸出率达70%,品位达90%,V2O5总回收率达69%。勘探中共打钻91孔,进尺1.79万米,1979年12月提交了勘探报告,探明储量193.98万吨,1981年,报告获省储委批准。成为湖南最大的钒矿床,所探明了储量占全省已探明总储量的52.8%。同时,探明的石煤储量达到8.1亿吨,也成为省内最大的石煤矿床。 

1976年以来,矿区内的钒矿,已断续地为乡、镇企业开发,办有钒厂十家,为生产V2O5产品113吨,产品品位高达99%,还生产出高纯度的V2O540多吨。这些钒厂,与国内同行业比较,其生产流程简单,技术指标好,成本也比较低,生产经济也比较合理。在1996年时,准备新建一座年产200吨V2O5选冶厂过程中,因为冶炼中对环境污染甚为严重,故被环保部门下令停止建设,其他生产钒矿的生产活动也一律停止。 

但是,湖南的钒矿资源,主要是寒武系的这一层黑色页岩型钒矿,在湘西地区分布较广,据湘西自冶州国土资源部门的资料称:湘西自治州境内,除龙山县以外,其它七个县市都有钒矿分布,其中又以凤凰、古丈、花垣三县较好。矿层一般厚0.73—3.53米,含V2O5品位0.8—0.9%,局部高达1.9—2.49%。而且已作过一定的勘查,总储量C+D级为42万吨。如花垣民乐钒矿,已探明储量20万吨,远景储量40万吨以上;凤凰县东方红矿区钒矿,探明的储量3.9万吨;永顺县中山坪矿区探明储量2.14万吨,远景储量20万吨以上;泸溪县浦市矿区探明储量3.9万吨。特别是古丈县排口乡,原探明储量1.55万吨,在此基础上,冶金245队在21世纪初,进一步普查勘探,发现本县钒矿储量更大,总远景储量可达200万吨以上,有可能发展成我省最大的钒矿床。 

省内品位最高的钒矿是吉首市红坪钒矿,含V2O5最高品位达1.4%,平均为1.14%,矿层长达940米,宽800米,矿层厚1.27—2.75米,平均1.76米,储量10000吨,最一个小而富的钒矿床。 

钒矿开发利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污染环境问题。在选冶过程中需将矿石进行焙烧,焙烧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含硫的气体,在空气中与水份结合,形成亚硫酸,进一步形成酸雨,危害农作物生长。硫的气体也会影响人的呼吸器官。冶炼提钒后的废渣量大,生产1吨钒矿,要产生100多吨废渣,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开采的成本也比较高。因此,这一类型的矿床暂时是不可开采的。将来这方面的一些难题解决了,该钒矿仍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好资源。

湖南钒矿资源概况

69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