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微”调研】面向需求 靶向发力——衡山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微调研报告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时间:2021-11-08 09:25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2021年省厅启动开展了“四微”调研活动(微主题、微调研、微建言、微创新),在全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4月以来, 厅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发挥 “领头雁”作用,深入开展 “绘红图、爱红土、守红线” 主题调研,形成了一系列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聚焦主责主业、剖析问题深刻的调研成果。湖南自然资源陆续将系列调研报告予以刊发,供学习交流。
面向需求 靶向发力
——衡山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微调研报告
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麻战洪
日前,我同厅用途管制处前往衡山县,调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相关问题。通过实地走访项目区,与当地政府、企业代表、村集体经济组织座谈交流,总结思考如下。
一、基本情况
衡山县是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县,跻身国家田园综合体示范县。该县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重点,第三产业为方向,加快形成了农林牧养循环、产加销一体、休闲旅游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出开云镇双全新村皇茶文化园、白果镇棠兴村花果山景区和永和乡龙凤村沃柑基地等三产融合典型代表。该县注重村庄规划引领,根据项目用地实际合理布局土地用途,按照规划设计办理了国有建设用地和规划许可手续,当前正准备编制全覆盖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二、存在问题
(一)项目“落地难”困扰依然突出
村庄规划难以灵活安排零散建设地块的土地用途,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局部地块需调整用途而导致项目落不了地。此外,广大农村现有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多分布零散、地块破碎、量大面广、不成整体,难以规模化使用。自2020年直接扣减占补平衡指标政策实施以来,部分市县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严重不足,不少项目因耕地指标匮乏无法落地。
(二)项目用地“留恋”使用国有土地
国家层面虽然敞开了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大门,但缺乏操作层面细则,项目用地首先想到的依然是使用国有建设用地,增加了用地成本。
(三)土地“新政”尚未“入地”
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后,乡村基层专业人员严重缺失,多数土地管理者、土地使用者对新土地政策了解不足。如,对能否在乡村布局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把握不准;对项目区确需配套的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用地、可使用设施农用地的,依然考虑使用建设用地;对急需建设用地、时令强等项目使用了临时用地;“一张图”使用推广不普及等等。
二、有关建议
(一)切实增强村庄规划和用途管制的灵活性
一是用好用活“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管制方式。规划编制时做好规划指标预留,允许暂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和具体用地范围,机动用于三产融合发展等项目。二是实行项目区单元管控方式,采用不落图台账管理,按照项目实施需要,灵活确定地块土地用途,“落图多少、核销多少、办理多少”。在同一项目区内,允许灵活搭配供地方式,按照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使用用途情况,以划拨、出让、出租、流转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供地。可考虑将占补平衡扣减制调整为承诺制。
(二)加快推进引导使用集体土地
尽快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操作指南。创新用地布局、税费收取、规划许可等激励政策,鼓励盘活使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在行政村域内以自愿调换土地方式规划村庄集中建设区。对于调整入市的,从低收取新增费。对于就地入市的,在符合管制规则前提下,允许免于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三)大力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和用地政策宣传力度
加强乡镇土地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师两员”制度,补齐农村土地管理力量短板。甄选土地政策宣传普及内容,创新普及宣传方式。开展土地政策进乡入村、进校入企等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农村大喇叭、惠农短信、短视频等平台,面向基础管理者、土地使用者、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农村土地管理政策知识,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