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038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7-04 17:19

高鸽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标准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特别是“守护好一江碧水”“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履行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推动“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完成省级总体规划社会公示,基本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按照“先农田、再生态、后城镇”优先序,科学有序统筹推进“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调出冲突图斑8590平方公里。系统推进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矿产资源等专项规划及“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在各级各类规划中全面落实生态保护要求。近年来,我厅着力强化生态保护修复顶层设计,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基本完成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立足于本省生态系统状况及重点生态功能区,明确以长江岸线湖南段为纽带,以洞庭湖为中心,以资沅澧为脉络,构建我省“一江一湖四水”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分类分级分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

(二)构建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和生产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年度验收制度。开发各级联动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监管系统,构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动态监管体系。研究制定《湖南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办法》,激活社会资本参与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动力。

(三)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我厅立足职能职责,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湘江流域、洞庭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195月起,我厅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020年底完成工程建设,共修复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10公里范围内545座废弃露天矿山、土地面积1911.52公顷,其中岳阳市完成133座废弃露天矿山、476.27公顷土地面积修复任务。2018年起实施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涉及岳阳市在内的11个市76个县市区,我厅牵头的五大矿区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新增林地20790亩、草地8505亩,矿区地面塌陷严重区农田修复率达58.3%2021年起,我厅组织开展了全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同时部署市县同步完成编制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到“十四五”末,全省至少完成60%以上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

(四)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申报。我厅组织申报的“湖南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2022-2024年)”已通过国家竞争性评审。该项目总投资70.53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20亿元,涉及岳阳、常德、益阳324县市区。项目拟在巩固洞庭湖区域已有治理成效的基础上,以解决洞庭湖水环境水生态问题为重点方向,以实现洞庭湖“降磷增容”为总体目标,打造高强度人类活动下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协同的大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样板模式。另外,我厅组织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示范工程申报工作,组织郴州市和永州市、邵阳市和怀化市分别编制了《南岭山地-湘江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湘桂岩溶地区资江沅江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向国家申请财政资金支持。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我厅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的统筹领导,加强部门联动协作,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建、管、用”,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和标准规范。适时启动我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立法调研工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领域立法进程,为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探索建立评估体系,开展生态修复成效评估,形成长效的改进与发展新模式,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调查、监测、评估和考核制度,逐步构建系统完善的标准规范体系,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持续健康发展。

(二)完善和理顺管理体制。我厅在积极组织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强统筹领导,强化相关部门联动协作,从根本上改变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条块分割及碎片化问题,提高工程治理效率。切实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考核等要求落到实处。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技术队伍建设,制定相关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

(三)推进机制创新及资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作机制创新,加强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形成部门联动合力,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不同生态修复职能有机结合,推动资金互融、生态共建,破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的各种矛盾。省财政厅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作,在经济下行形势严峻、减税降费效应释放的背景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敢于担当,积极应对筹资压力,采取新增预算、整合存量等方式,不折不扣地做好了资金保障工作。省财政厅将会同省直相关单位做好有关项目资金安排,进一步改进专项资金管理,强化省直专项资金及市县资金的统筹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我厅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协同相关部门,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在国家正式批复后,组织实施湖南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同时持续推进全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20225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