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042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8-22 16:09
谭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将湘江科学城打造成为全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一是关于进一步明确湘江科学城在全省科技创新方面的核心承载地位。2022年9月30日,毛伟明省长主持召开湘江科学城规划工作专题会,明确了湘江科学城功能定位为围绕推动形成原始创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平台资源制高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和创新成果策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区、创新产业增长极、创新生态共同体、创新发展新引擎。下一步,省直相关部门将积极协同,全面落实《湘江科学城概念规划》中明确部署的重大任务,支持推动平台、项目、人才、产业等各类创新资源加速向湘江科学城集聚,助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二是关于完善推动科创平台、项目、人才、产业向湘江科学城集聚的保障体系。根据省政府《关于湘江科学城规划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湘府阅〔2022〕79号)中“建立推进协调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要求,我厅起草了《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推进协调机制》(以下简称《协调机制》),明确由分管省领导任协调人,同时,明确了11个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形成推动科创平台、项目、人才、产业向湘江科学城集聚的保障体系。湘江新区正筹建湘江科学城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指挥部,统筹推动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事宜。
二、关于强化湖南引领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由湘江新区、省科技厅组织编制的《湘江科学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划》,对湘江科学城的战略科技力量进行了谋划布局,并明确提出支持统筹布局建设湖南省实验室、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区,布局建设高端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领军企业研发总部,打造湖南省建制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目前,我省已获批重组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其中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完成实体法人登记并揭牌运行,正在湘江新区加快总部选址步伐;岳麓山实验室大科城片区正依托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建设生物种业超算平台,依托湖南师范大学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水产品种创制中心以及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水产专业研究中心。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进一步统筹优势创新资源,引导支持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落户湘江科学城,全力推进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与精深加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湘江新区已积极推进科技领军企业落地,已与多家央企对接,并提出合作意向。
三、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教融合协同创新主体
一是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在湘江科学城建设特色研究机构。2021年10月,我厅会同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部门组织召开长株潭地区高校与科研院所用地需求座谈会,并多次征集长株潭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用地需求,引导科研院所在湘江科学城建设特色研究机构。积极推进湖南大学科创港在湘江科学城的规划选址,并确定为湘江科学城首开项目,确保形成头雁效应。二是关于联合一流大学在湘江科学城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前沿领域特色研究院。在《湘江科学城概念规划》中规划科教融合示范区、前沿科学创新区、产研融合创新区、成果转化区、战略产业聚集区,确保为一流大学在湘江科学城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前沿领域特色研究院预留充足空间。省科技厅将支持相关高校在湘江科学城建设特色研究机构和特色研究院。
四、关于打造湖湘文化特色创新创业生态圈
建设湘江科学城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之为,能有效解决我省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创新资源整合不够好、力量布局比较分散等问题,助力我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此,省科技厅将加紧编制《湖南G4湘江走廊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方案》,构建以湘江科学城为核心的“一核多园、三位一体”的空间布局,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力争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和辐射源;同时,将抓紧出台《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管理办法》,2023年在全省建设10个左右中试基地,其中优先在湘江科学城布局建设示范作用明显、辐射带动强的中试基地,并积极支持湘江科学城引进全国一流大学来湘建立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和转移转化先进技术,建设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先进技术转移转化。
五、关于建设近悦远来科技创新人才新高地
长沙作为“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的15个先期布局城市,已经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将在科研经费管理、编制管理、税收优惠、绩效工资制度、人才国际交流等方面给予长沙含金量高、力度大的“政策包”,在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布局上予以倾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奋力打造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大力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和顶尖人才团队等7个方面的30条任务举措。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要推进“四大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在长沙布局建设国家、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和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湘江科学城等人才科创重点区域,精准集聚高精尖人才。下一步,省委组织部将按照中组部要求,统筹省市各级各部门,强化对长沙及湘江新区的政策支持,完善创建方案,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着力抓好创建各项工作和人才政策试点的落实;进一步对标中央制定我省高端人才医疗照顾工作措施,对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项目、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教授级专技人员、省级劳动模范,按照一定级别医疗保障标准予以照顾;针对在湘院士、外聘院士、在湘建站院士、湘籍院士、出生地在湖南的院士群体,制作发放湖湘院士服务卡,明确院士持卡享受医疗、教育、金融等12项贴心服务。
六、关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创新
前期,省财政厅已明确在湖南科技大学、长沙学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及时梳理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难点、堵点,研究改进措施,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下一步,省财政厅将在改革基础上,适时授权湘江科学城区域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赋权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七、关于探索开放创新合作新模式
关于设立“湘江科技合作基金”、支持数据库开放共享、支持跨国公司在湘江科学城设立研发中心等建议,在湘江科学城规划实施过程中,我厅将会同湘江新区,依托《协调机制》,及时商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等部门开展相关研究,共同助推湘江科学城打造为长株潭都市圈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感谢您对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