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乡村规划师,如何点亮乡土?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时间:2023-10-10 08:17
2020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会同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要求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全程服务”的基本原则,以1名以上乡村规划师服务覆盖1~3个乡镇的形式,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建设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截至2021年年底,全区累计已有768名乡村规划师为558个乡镇开展挂点服务,挂点服务乡镇的覆盖率达到45%,并形成了一些典型做法,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问计村民 美丽蓝图接地气
柳州市率先在全区实施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试点项目。2020年5月,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鱼峰区政府与柳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协议,聘请该院5名技术人员担任乡村规划师,派遣到里雍镇、白沙镇开展为期2年的挂点服务。规划师团队围绕乡镇发展定位、整体布局、规划思路及实施措施,向乡镇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乡镇涉及规划建设事务的研究决策,并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提出审查意见。
为帮助农民参与村庄规划的编制,广西研发了“国土空间规划调研APP——村庄规划版”和“国土空间规划网络意见征集系统——村庄规划版”。村民通过手机即可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提意见、诉需求、说困难。规划编制团队采取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微信互动等多种形式听取村民的意见和诉求,且驻村调研不少于15天;规划成果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才能报批,形成了“人人主动参与规划编制,自己动手改造家园”的良好局面。
村庄规划必须让村民看得懂、记得住。广西厅明确要求,对于涉及开发建设、整治修复等规划内容的村庄,可编制完整版村庄规划;其他村庄按照“简单、实用、节约、可行”的总体原则,以“一村一图一表一则”作为核心成果要求,编制简易版实用性村庄规划,让群众一目了然,明白哪些区域和红线不能碰,哪些区域可以建、怎么建。村庄规划经过大家同意后,张贴在祠堂的墙上,作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对约束农村违法建房、促进风貌提升有很好的效果。
挂点服务 架起多方沟通桥梁
在村庄规划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北流市把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铺开到全市各乡镇。
按照相关制度工作方案,北流市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由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主导开展,以“1个规划师+1个镇”的形式,派遣规划师到各乡镇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并监督全市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方案要求,乡村规划师要深入挂点乡镇开展定期走访,了解村庄布局现状特征和主要问题,当好乡镇规划员、村庄宅基地建设报建员、乡村建设巡查员和宣传员。
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的规划师团队以驻村模式,倡导“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说农家话”,充分发挥农民在村庄规划中的主体作用,指导他们按照规划图自主开展“三清三拆”(即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乱搭乱盖、拆除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力求“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
在新圩镇河村,乡村规划师充分发挥村民、乡镇、部门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多方合力组织编制了《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村庄规划(2020-2035年)》,重点关注村庄布局、边界、用地比例结构和动态调整机制等问题,统筹激活全要素资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内容,突出传承延续村庄的传统肌理和脉络。经过规划师团队的整体设计,河村将40栋古色古香的祖屋保留下来,改造了超过500栋新居,拆除了250多间废弃房屋,并把乡村文化复兴与乡村旅游、现代特色农业等产业相融合,既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西埌镇木棉村,规划师团队充分利用当地茂密的竹林资源,指导该村投建了玉雕工作室、陶瓷手工课堂、农家野菜餐馆等,使村庄布局与特色产业融为一体。目前,木棉村已引进北流市圭江陶社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发动80%村民入股参与经营,培育形成了旅游、餐饮、电商等特色产业。
构建全域全要素、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村庄规划蓝图,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指导乡村发展建设的基本依据。广西推行的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就是为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投石问路,为乡村振兴发展谋篇定向。在此过程中,乡村规划师常年驻村挂点,全程服务于村庄规划,成为了村庄规划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