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微”调研】省属国有企业原划拨土地作价出资入股调研报告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 时间:2021-12-06 08:26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2021年4月省厅启动开展了“四微”调研活动(微主题、微调研、微建言、微创新),在全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厅权益处近期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调研,聚焦水库确权、土地作价出资入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储备体系建设、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报告等工作,以点带面思考管理体系、制度创新、工作推进的成效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湖南自然资源陆续将系列调研报告予以刊发,供学习交流。
省属国有企业原划拨土地作价出资入股调研报告
谭丽兰
近期,我走访湖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控股集团、湖南兴湘投资控股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等省属国有企业,了解拟作价出资(入股)的土地现状、企业需求、存在的政策障碍和风险等问题,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作价出资(入股)工作实施现状
存量土地方面,全省现有省属国有企业存量划拨土地约59万亩,现阶段初步具备作价出资(入股)条件的约310宗、2.8万亩,占总量的4.75%,共涉及17户省国资委、文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主要以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科研用地为主。分布在企业和地域上不平衡,如湖南省煤业集团及其子企业涉及132宗土地、约1.75万亩,占全省总量的62.5%,主要分布在郴州、衡阳等地。
试点开展方面,2020年9月,我省正式启动作价出资(入股)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已启动作价出资(入股)处置的土地共130宗(含省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中转企的4家事业单位)、约8586亩。其中,已完成审批的11宗,约3448亩,处置完成率约40%,已通过评估评审未报件的8宗,正进行评估的共14宗,仍处于前置审查阶段的55宗,处置过程中转为其他有偿方式使用的4宗,因条件不充分或单位自身原因暂停处置的38宗。
政策研究和制定方面,根据部权益司安排,我省与北京、湖北、辽宁、浙江共同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作价出资(入股)供地研究,现已初步形成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供地研究报告、试行的管理办法草案和合同范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省属企业原划拨土地存量大,难以统计和筛选
我省省属企业原划拨存量土地总量大,在全省各个市县均有分布,大多分散在各省属一级监管企业下属的子企业中。由于省属企业改革过程中许多企业被注销或兼并重组,土地管理长期缺位,土地底数不清,因此,详细掌握每一宗土地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作价出资(入股)的可行性难度较大。
(二)土地权属不清、情况复杂,试点工作进展缓慢
试点工作推进以来,已完成审批的土地总数仅占申请总量的8%,因条件不充分或单位自身原因暂停处置的占土地总宗数的30%,退件率较高。原因在于,一是土地或地上建筑物权属不清,存在权属纠纷、产权未登记、房地不一致等情况;二是土地处置涉及面广,政府、部门、企业、职工及其他相关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博弈使得各方对作价出资(入股)持谨慎的态度;三是企业对作价出资(入股)相关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盲目申请处置不符合条件的土地导致退件频发。
(三)作价出资相关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已出台的政策文件对作价出资停留在概念层面,对适用范围、管理模式、配置程序、股权分配等问题缺乏统一、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指导文件。土地进入企业资产后,缺乏对其使用权能及后续管理的明确规定,也未衔接市、县政府的土地供应管理,相关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对省属划拨土地资产进行专门清查统计
加强对省属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的管理和重视,组建专门机构对企业划拨土地资产进行统一清查统计和管理,建立土地台账。探索创建省直管土地资产管理系统,将土地信息统一录入系统并及时监测更新,与现有的不动产登记、土地动态监测系统相衔接。
(二)加强作价出资(入股)政策宣传
与省属企业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建立长期有效的双向反馈机制,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做好作价出资(入股)现有政策的宣传和解读,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需要进行改革改制的单位,应重点关注、尽早研究、科学决策、积极准备,避免因土地处置问题影响改革进度。
(三)尽快出台作价出资(入股)有关政策和方案
配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制定作价出资(入股)相关配套政策,细化作价出资(入股)工作的流程、职能职责、合同条款、后续监管等,使作价出资(入股)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建立起审批规范、运行有序、监管有效、资产保值、权益保障的作价出资(入股)土地配置和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