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打赢打好地灾防治攻坚战>奋战在资兴
用脚步守护安全——村民安置规划选址组外业工作小记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8-19 10:42

“要坚持应选尽选、比选优选,把安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8月11日,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自然资源厅资兴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现场指导工作组组长李定桥专题研究部署资兴市灾后重建村民安置规划选址工作时强调。

连日来,村民安置规划选址组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省厅资兴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指导工作组要求,冒着高温酷暑,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全力奋战,对初选安置点逐一过滤过细,不断摸清灾民安置底数,了解安置群众意见和建议,按下资兴灾后重建村民建房规划选址工作“加速键”。

用好一张图,按图索骥更快一步

“能去一个村就去一个村,保证选址的真实情况,这样内业判读更准”“加紧完成空白村填补要求”……8月13日上午,村民安置规划选址组召开工作调度会。加快进度、科学严谨、精准过细,是这次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

迅速落实会议精神,村民安置规划选址组省第一测绘院外业工作人员火速分组,下乡跑外业。根据安排,省第一测绘院任望舒、谢伟琛、马炎生组,13日下午要完成八面山瑶族乡莲花村、青腰村两个村的意向安置点调查任务。

为赶进度,他们在途经的八面山瑶族乡政府匆忙吃过午饭,就马不停蹄前往莲花村。

沿途的山腰上随处可见裸露着的褐红色“山疤”,泥沙裹挟着的树干,东倒西歪地卧躺在山脚处。有的路段不仅坡陡,而且路基遭洪水冲刷“掏空”。作为本组的“司机”,马炎生小心谨慎地带着队友们安全到达了莲花村。

“村里受灾群众有多少户,因灾房子倒塌的村民有多少户?”

“愿意住到镇上的村民占比多少?”

“是否有其他意向性的选址地块?”

在莲花村村党群服务中心,组长任望舒向村支书详细了解受灾群众情况以及安置意愿,并一一记录。

随后,他摊开一张“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莲花村灾后重建规划选址工作底图”,找到当地村支书、自然资源所所长建议的地点。同时,打开手机中的奥维地图,确定初选安置点的具体位置。

每去一个村,每到一个点,打开规划选址底图,是外业工作人员的“常规动作”。他们的“随身宝贝”规划选址底图,由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制作。该院结合收集的应急测绘遥感影像、地质灾害隐患区、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15项基础数据,制作完成了资兴市受灾严重的6个乡镇127个村级行政单位的规划选址底图。

多走一里路,底数摸得更准一些

虽已立秋,暑热未消。

“四个角,都要拍照,每个地方至少三张照片。”

“附近的有受灾迹象的房子,也记得拍下。”

作为省第一测绘院外业工作的负责人马炎生,不时提醒队友谢伟琛现场举证要详细些。不到一小时,他们逐一走访完了莲花村的三个初选安置点。在八面山瑶族乡政府稍作休整后,他们接着前往青腰村。

“附近是不是有条河,这次受灾这个点有受影响吗?”随行的省地质院国土空间调查监测所齐文博,尤其关注初选安置点是否存在潜在地质隐患。他是本组的“地质专家”,这也是每个外业调查组的“标配”。

这次外业调查,还增加了临时安置点的摸排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只能加快脚步。

紧凑地看完两个点后,青腰村村干部告知目前没想到其他合适的点了。五点左右,马炎生回到八面山瑶族乡政府,询问单位其他组员工作开展情况。刘运杰、赵朝辉组完成了周塘村调查任务;之前由于道路受阻不能前往连坪村的唐禹、李俊组,采取另一条线路,虽然多绕了路,最终实现了现场调查。

正当任望舒组打算结束调查,往回赶时,青腰村村干部突然来电话说,还有个点,可以作为集中安置点。于是,他们克服疲惫,折而又返,再次进村看点。

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外业调查时经常发生。同一个村,他们可能跑了几趟。虽然多走了些路,但灾民安置底数在一步一脚印中逐渐摸准摸透。

截至目前,作为选址组外业调查的“主力军”,省第一测绘院、省建筑设计院分别完成了39个、28个村的调查任务。

树立一份标准,安全更多一分

灾害现场的惨烈,沉重地说明安全的居住环境十分重要。

资兴地处罗霄山脉西侧、南岭山脉北侧,地势复杂,东南侧山势陡峭,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灾后重建规划选址,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

一路走、一路记、一路拍,半天的时间里,实地查看的六七个初选安置点中,有些点被任望舒组直接剔除,有的则被详细拍照记录在册。具体的入选标准是什么?集中安置点选址到底要满足哪些条件?

这在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制定的《资兴市灾后重建规划选址工作流程及工作要求(试行版)》上进行了明确说明:

一是必须避让禁止建设区(受灾范围、中高风险斜坡单元、新增地质灾害隐患区、25度以上区域、洪涝风险易发区)。二是尽量避让集中连片的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国家一级公益林、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等限制区域。三是比照村庄规划成果,提取村庄规划新增建设用地优先纳入备选区。四是优先在村内主要道路沿线和集镇、相对集中村庄范围外选址备选区。五是单个安置点按最低安置10户计算,单个地块规模不低于2500平方米。

依据统一标准,综合考虑道路通达度场地建设条件、公服设施配套条件、地质灾害风险等因素,目前共筛选出51个拟用于集中安置地块。

“要让搬出来的村民,住得更安全,生活得比原来好。”这是村民安置规划选址组的初衷,也是对灾区人民的承诺。

灾后重建是复杂的持久战,甚至是拉锯战。做好规划选址的每一个环节,灾区人民早日住进安全居所的进度条,就会拉近一分。为此,村民安置规划选址组还在紧张有序地奋战中……胡自轩/文

打印本页     
相关内容:
用脚步守护安全——村民安置规划选址组外业工作小记 2024-08-19
省厅调研指导资兴市灾后重建工作并看望慰问一线工作人员 2024-08-16
“黄金工程”护人民,不是黄金胜黄金——郴州市资兴市八面山瑶族乡黄金街滑坡治理工程灾后见闻 2024-08-14
牢牢扛起职责使命——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全力以赴支撑资兴灾后重建规划选址 2024-08-14
点赞!应对持续降雨,这个村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2024-08-14
一个电话挽救11条生命 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