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7日,湘西古丈县默戎镇突发坡面泥石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石远忠接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立即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险情,在15分钟内转移500多名受威胁群众。此次成功避险案例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
默戎成功避险案例只是一个缩影。2014-2016年,全省成功预报避让地质灾害635起,避免人员伤亡16836人,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年均受伤、死亡失踪分别下降37%和24%。
数据的背后是多年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扎实做好防大汛、应大急、抗大灾、抢大险的准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图:2014年7月17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到益阳安化县马路口镇潺溪口村山体滑坡现场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责任:生命工程的战略守护
湖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多样,极端天气频发,人口分布稠密,工程活动强烈。全省山、丘、岗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0.5%,最大年降水量达到3089毫米,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特殊的地质、气象条件和工程活动的叠加影响,导致湖南地质灾害高发易发,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全省现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20176处,威胁人口128万。2008年至今,9年中有8年,湖南发生地质灾害数量居全国前三,其中5年高居第一。
面对严峻的防灾形势,多年来,湖南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命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来抓。
湖南是全国最早在政府层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省份之一。
1996年,湖南省政府就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还相继出台了《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等法规和政策文件。
2010年,湖南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完成地质灾害1358目标,并于2014年提前完成了上述目标。
2014年7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决定通过竞争的方式从全国12个省份中选择3个省作为全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份,连续5年在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
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等厅领导带领80多名专家奋战了40多个日日夜夜,后经专家评审打分,湖南成功入选重点建设省份。
从2014年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将连续5年、每年安排6亿元左右资金支持湖南省建设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近年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等省领导同志多次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仅今年以来,杜家毫就先后4次作出批示,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强化监测预警、做好值班值守,切实做好地灾摸排防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看紧看牢地质灾害。

2017年7月4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一行查看泸溪县上堡村滑坡灾害点。
坚守:看紧看牢每一个环节
2016年3月17日,长沙市岳麓区学士街道玉江村王塘组一处斜坡边缘,几位中年男子手持GPS、地质罗盘、野外调查记录本等物件在上上下下对该滑坡点进行“全身体检”,并逐一将滑坡点的坐标位置、裂缝宽度及走向等记录在笔记本上。原来,他们是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第三巡查组的成员,正在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隐患巡查。
每年汛前,省国土资源厅领导带队,组织相关技术单位、人员、专家和市县国土资源部门2000多人,行程约2.5万千米,对全省2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巡查。
2016年6月30日晚11时,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灯火通明,一场地质灾害防治紧急调度部署会正在此召开。会议决定立即向湘西州、张家界、常德、岳阳、怀化和益阳等灾情险情较为严重的6个市州派出应急督查组。会议结束已是7月1日凌晨2时,6支队伍连夜出发,早上8时全部到达后,便立即投身到当地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一线。
每年汛期,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派出省级应急调查、督导组近100余批次,赴各市州、县市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每天早上8时,“湖南地环”的QQ群总会准时而且不断响起。靖州晴,平安;湘潭晴,平安;湘西晴,平安……这是经历了晚上的通宵值班后,全省14个市州及122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情况逐渐在这个QQ群中汇总。暴雨来临前,气象信息会在群里公布。暴雨中,总会有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环境科的工作人员请求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提供所在区域的实时卫星云图。

图:2016年7月17日,湖南湘西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排几楼组发生坡面泥石流,方量约1万方,损毁房屋5栋14间,因预警及时,附近居民成功避让,未造成人员伤亡。
在这个“指挥系统”的基层,28781名群测群防员实现了对20176个隐患点监测的全覆盖。群测群防是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一大创举,是现行条件下最有效的监测体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质上是一场人民战争。”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学朗说。
作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部门,省国土资源厅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关批示指示精神的传达者、执行者,处于全省地灾防治工作信息的集合点、工作关系的集中点、工作矛盾的聚焦点。今年,湖南省遭受了近年来历时最长、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降雨。6月29日-7月2日,强降雨一记“回马枪”又袭击湘西、湘北。7月1日上午,到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检查调度;2日凌晨,到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指挥调度;3日,赴宁乡督查指导;4日,赴湘潭督查指导;6日,赴长沙市督查指导;7日,主持厅党组会研究地灾防治等工作;9日晚9点,再到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督查指导……这是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7月1日-9日的工作日程。
7月2日凌晨3时,湖南启动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II级应急响应。7名厅领导带队,分赴14个市州督导地质灾害防范和抢险救援工作。

图:慈利县高峰乡集镇滑坡治理项目格构锚索、锚杆工程现场。
成效:地灾综防体系基本成型
2016年6月,湖南省政协人资环委在调研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后表示:“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努力下,编织了一张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地灾防治基本放心网。”
5年来,全省累计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55.22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47.18亿元,社会资金8.04亿元。综防体系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能力建设五大工程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查评价体系基本形成。完成了全省123个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查,部署了20个县城和71个集镇地质灾害勘查,95个山地丘陵县市区,16913所中小学校、41处人口聚集区岩溶地面塌陷及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补充调查。全面落实了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的三查制度。
——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地灾监测预警体系。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应急会商联动和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完成了1个重点监测区、10个重要隐患点专业监测点建设;为14个县配置了140套矩阵式山体滑坡自动监测预警仪;形成了“一个隐患点有一名县乡领导负责、一名村组干部包点、一名以上监测员值守”的群测群防网络,28781名群测群防员实现了对20176个隐患点监测的全覆盖。
——综合治理体系显见成效。结合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居民进行搬迁避让。对1208处重要地质灾害及隐患点部署实施工程治理,保护了约31.5万人、120亿元财产安全。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
——应急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省市县制定并发布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成立了省级应急专家队伍。14个市州95个重点县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严格实行汛期24小时双人双岗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形成了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纵向互通,国土资源、气象、防汛、应急部门横向互联的应急联动机制。卫星遥感、无人机、无线应急单兵等先进装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应急处置。
——防治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充分利用地球日活动平台,不断加大媒体传播力度,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体系已经形成;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讲培训和应急演练,上下衔接、全面覆盖的教育培训体系基本建立。全社会“识灾”与“能防”“会防”能力不断增强。(邹礼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