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奋进的足迹
要素供给的质效之变助力新动能转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国土资源保障经济发展记略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10-18 17:07

正午的阳光下,吉利汽车湘潭公司成品汽车安放区,一排排崭新锃亮的轿车熠熠闪光,静静等待运往全国各地;物流园内,成串的大挂车游走龙蛇,整装待发;生产车间里,新能源SUV自动化总装线一片火热。看着这一切,在这里打拼了6年的吉利湘潭公司副总经理刘陈喜上眉梢:“强有力的用地保障,让我们办实体经济信心百倍。”

国土资源是国家最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如何让国土资源进一步发挥活力,保障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首要问题。十八大以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全面提高国土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资源新动力。数据显示,五年以来全省经国家和省批准用地总面积150.13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总价款4659.4亿元,新发现矿产地与提高矿产地规模的矿产地共59处,免费向各界提供的地理空间数据价值约4.1亿元。

 

图:2016年6月,正在施工中的怀邵衡铁路南雪峰山隧道建设现场。

 

多轮驱动做强发展之基

2013年9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向湖南省人民政府发来感谢函,特意感谢省国土资源厅对其长沙项目用地的大力支持。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牵住了这个‘牛鼻子’,就能走活发展一盘棋,赢得发展主动权。”基于这种认识,省国土资源厅在面临保发展、保红线、保民生的多重压力下,坚持大局为重,把保障服务重大项目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五年来,全省实行差别化用地管理政策,重点保障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民生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脱贫攻坚等用地需求。全省经国家和省批准用地总面积150.13万亩。保障了蒙华铁路、怀邵衡铁路、益娄高速公路、长沙黄花机场飞行区东扩、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潇水涔天河水库、神华永州电厂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项目用地;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用地面积124.96万亩,确保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各类合理用地需求。不断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开展土地出让专项整治行动,供应土地194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总价款4659.4亿元。建立完善地方土地储备机构和机制,储备供应土地近50万亩,实现土地价款2500亿元,为地方发展提供了有效财力支撑。

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有色金属之乡。矿业产业是全省支柱性产业。提升全省能源矿产、大宗优势矿产和战略性新兴矿产的资源保障能力对于湖南工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五年来,全省共投入地质勘查资金35.2亿元。新发现矿产地与提高矿产地规模的矿产地共59处。形成了花垣县大脑坡铅锌矿等10多处大—超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安化县渣滓溪锑矿等深部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均新增一个大型规模以上的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30年以上。

信息时代,地理空间大数据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基础。十二五以来,免费向各界提供的地理空间数据价值约4.1亿元,与公安、工商、交通、民政、教育、人口计生委、气象、质监、安监、旅游、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湖南广电、国家超算中心长沙中心等十多个省直部门和单位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地理信息大数据服务保障。

 

图:采用立体开发节地模式建设的武广高铁长沙站

 

绿色新动能瞄准转型之要

国土资源工作既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政治,又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经济工作。充分发挥国土资源要素调控作用,大力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供应的规模、速度和方向,直接影响投资结构、建设速度。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产业政策,依据国家限制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规定,严把用地审批关。对煤炭、钢铁、石化、煤电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用地不符合办理条件的,一律不予办理。全省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狠招,暂停祁东县等9个县(区)新增商品房的用地审批。

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是经济转型根本标志。五年来122个县市区全部实行土地网上招拍挂。单位GDP建设用地下降率达到31%。实行用地计划与供地率挂钩,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重点保障了开发园区“135”工程标准厂房集中建设用地,有效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五年来,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39个,投入资金2.2亿元,形成了一批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五年来,完成140多个矿区的资源开发整合工作,有色金属、黄金、钢铁、石墨等资源产业逐步向集约集群发展转变。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推动矿物宝石业与文化、科教、旅游、信息、商贸等融合发展,已成为湖南改革开放的靓丽名片。五年来,在全省投入246.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505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各地建成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园区,促进了现代农业和脱贫攻坚。五年来,全省测绘资质单位服务总值从2012年的16.9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0.07亿元,五年增幅达77%。2016年全省地理信息行业及相关产业服务总值达217亿元,保持了年均20%以上增幅,已经逐步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5年5月21日,第三届矿博会在郴州开幕,图为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用获得感筑牢民生之本

“国土资源厅历来对信访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成效显著,作为全省先进实至名归。”湖南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黄关春在省国土资源厅获评“2010-2015年度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时表示。

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核心抓好民生工作是国土资源民生工作之本。

——把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四访一包和积案化解制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只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一方面。

——建立征地补偿动态调整机制,全省补偿标准提高了30%左右。规范集体土地上征地拆迁管理工作,严格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2013-2015年,在全省开展了坚决纠正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整治行动。2016年以来,组织市、县深入开展征地拆迁领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清理工作,切实维护了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大力推进省级征地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平台已于2017年7月1日建成并正式运行,切实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把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当作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争取了国家对我省地质灾害防治的特别支持,使我省成为获得全国重点支持的三个省份之一。在全国率先完成了覆盖全省的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投入近30亿元资金实施了包括宁乡大成桥地区在内的近千处重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清除了一大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居民1.3万户。建设起了覆盖全省城乡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全面展开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资兴等三个国家级资源枯竭型城市、郴州等两个国家级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郴州临武三十六湾等500余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21万亩土地恢复了生态。(邹礼卿/文)

打印本页     
相关内容:
要素供给的质效之变助力新动能转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国土资源保障经济发展记略 2017-10-18
精准!精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助力精准扶贫纪实 2017-10-17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十八大”以来湖南耕地保护工作纪略 2017-10-16
法治国土的新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依法行政工作记略 2017-10-13
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落地 2017-10-12
筑牢地质灾害防治的生命工程 2017-10-12